從英國首相鮑里斯·約翰遜上任第一天起,吃瓜群眾們就報足了看好戲的態度。他“主演”的《唐寧街99天》也確實沒讓人失望,足夠緊張刺激。然而到了周四10月31日,原定的大結局沒有出現,觀眾們卻等來了第二季即將開播的消息。
這件事無論怪誰,好像也怪不到男主角——首相本人的頭上去。約翰遜在上任之初就異常堅決——英國必須在10月31日退歐,沒有“如果”和“但是”!但曾有記者問,如果英國不能在10月31日退歐,他是否就會辭職,約翰遜並沒有正面作答。
他應該是早就看出英國議會的“心意”。還在梅姨擔任英國首相的時候,議會就進行過一系列投票,幾乎任何形式的退歐都無法獲得多數議員的支持,只有延遲退歐這件事才能讓各執己見的議員們站在一起。可以說,英國議會對退歐有多分裂,對延遲退歐就有多堅定。
當初約翰遜上任沒多久就使出強行讓議會休會的大招,就在休會前夕的緊張時刻,議員們沒幹別的,就通過了一項法案,要求政府如果無法在10月18日之前達成協議就要向歐盟申請延期退歐。這項法案還以兩天的時間就極速完成了立法程序。
之後約翰遜終於和歐盟達成了新的協議,英國議會40多年來首次在周六召開,人稱“超級周六”。如此萬眾矚目的關鍵會議,議員們卻並沒有對新協議表決,而是通過了一項修正案,說的還是延期退歐!議員們提出,即使新協議獲得通過,完成立法的時間也太過緊迫,因此有必要的話還是應該延期退歐。
又過了三天,新的脫歐協議總算獲得了議會通過,但議員們不同意約翰遜三天完成立法的提案,認為這麼重要的大部頭法案不能如此倉促。一句話,要延期!
英國議會鐵了心延期退歐,歐盟也推波助瀾。雖然對於具體的延期時間法國曾經提出異議,但對於批準英國延期退歐,歐盟所有成員國基本沒有任何猶豫,一致通過。
就在10月31日前夕,約翰遜的“左膀右臂”之一——英國財政大臣賈偉德無奈地承認,英國沒辦法在10月31退歐了,“所有人都想要延期”。
就這樣,一度被群嘲的“脫歐”變“拖歐”再度出現,從最初的今年3月29日,到如今定下的明年1月31日,英國脫歐已經拖了整整10個月。
拖延症是病,得治。約翰遜開出的藥方是大選。
曾經有消息人士透露,約翰遜從上任的第一天起就在準備大選。想想也是,梅姨2017年發起的那次大選讓保守黨雖然得以留在“台上”卻失去了所有優勢席位。這也就意味着,英國政府的任何提案想要在議會獲得通過都非常困難,既要看聯盟黨派(DUP)的臉色,又要謹防內部可能出現的“反叛者”。
在退歐這種大事上,就更容易出現“意外”,之前的種種就足以證明。所以約翰遜要完成退歐,就必須“奪權”,換掉拖延症的“病根”。
但約翰遜要執行他的大選大計卻遭遇了空前的困境。按照英國法律規定,要提前大選必須通過議會2/3的議員投票通過。一般情況下,執政黨提出提前大選,是反對黨“上位”的好機會,所以反對黨通常都會欣然接受,比如2017年梅姨提出的那一次就是。而這一次約翰遜提出的大選動議卻接連遭遇了三次失敗。
約翰遜的對手——工黨領袖科爾賓曾經揚言會在今年聖誕前取代保守黨政府,但卻三次拒絕了約翰遜的“單挑”。約翰遜在議會中不無嘲諷的質問他:“你還想不想當英國首相?”不想當首相的反對黨領袖不是好領袖,科爾賓那時只是認為還沒到大選的好時機。
相比梅姨,約翰遜多了一份堅決——組成的政府是純“硬核脫歐派”政府,堅稱不惜“無協議”也要盡快退歐。此時和這屆新政府“硬碰硬”顯然並不是明智之舉,就連工黨元老——前英國首相布萊爾都提醒科爾賓不要“上當”,不要接受提前大選的提議。
科爾賓也有自己的“如意算盤”。他在拒絕前兩次大選動議時的意見是,先搞定延期退歐再說。到了第三次,英國已經確定延期退歐,科爾賓的說辭是,“但還沒能保證不會無協議退歐”。科爾賓就是想等約翰遜既打破自己準時退歐的誓言又失去了無協議退歐的砝碼再“重拳出擊”。
然而到了第四次,另外兩個反對黨表示支持大選,並提出為提前大選立法的另外一條“大選之路”,這樣的話,只需要1/2的議員通過就可以執行。工黨迫於形勢,也只好同意。
此時,科爾賓既沒有等來對手打破誓言的窘迫(延期並非約翰遜所願),約翰遜手中還多了另外一個砝碼——曾經被議會通過的新退歐協議。
現在約翰遜麾下保守黨的競選姿態十分積極——他們準備用手中這份協議讓英國順利在明年1月31日之前退歐,然後投資醫療、改善學校、增加警力,帶着英國走向光明美好的未來。
在這種情況下,就連討厭提前大選、也曾經討厭約翰遜的金融市場都歡欣鼓舞起來。英鎊繼英歐達成新協議後繼續“飛”,英鎊/美元已經逼近1.30。英鎊兌人民幣更是堅守在9.10這個退歐公投後就沒出現過的高位上。
如果保守黨大比分獲勝,不但英國可以順利退歐,約翰遜也能坐穩相位,之前政局動蕩、英國可能無協議退歐等等不確定性就此一筆勾銷,投資者如何不樂見其成?
但是大家到底能不能“心想事成”,還不好說。
民調權威機構YouGov的最新調查結果顯示,現在保守黨的支持率比工黨領先12個百分點。想當初梅姨2017年大選時保守黨在同樣的民調中曾領先20個百分點,都被科爾賓“扭轉乾坤”。
科爾賓在決定大選後的第一時間就已經馬不停蹄的前往各地開始競選活動。相比衣冠楚楚的政治家們,科爾賓的的工人領袖形象在英國年輕人中受到更多好評。工黨此次承諾執行退歐,並推行一系列有利於民生的政策。
另一方面,我們提到過約翰遜是鮮明的退歐派,而這是把雙刃劍,可能意味着曾經在2016年投票支持留歐的那48%選民並不會心甘情願的支持他。
約翰遜說:“這是一次艱難的大選,我們將盡一切所能。”
可以肯定的是,英國人這個聖誕季會很忙——除了應付年底工作高峰、準備聖誕禮物、安排派對度假,還要關心國家大事。這已經是2016年以來的第三次全民投票,心疼英國人民一分鍾……
倒是“追劇”的小夥伴們應該很開心,雖然沒有了大結局,但迎來了精彩的第二季,就讓我們相約12月12日的英國大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