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X168財經報社(香港)訊 周二(7月27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警告說,發展中經濟體獲得新冠疫苗的機會有限,可能會阻礙全球經濟從大流行中複蘇。該組織提高了對發達經濟體的增長預測,但降低了對世界其他地區的增長預測。
IMF周二在最新的《世界經濟展望》中表示,預計今年全球整體增長率為6%,與4月份的上次預測持平,但它警告說,新一波的冠狀病毒感染,包括Delta變體的傳播,使前景更加不確定和不平衡。
IMF表示,“疫苗獲取已成為全球複蘇分裂成兩個陣營的主要斷層線”,一些國家“可以期待今年晚些時候經濟活動進一步正常化”,但許多其他國家“仍然面臨感染複發和新冠病毒死亡人數上升的問題”。
IMF將今年新興和發展中經濟體的增長預測下調了0.4 個百分點,至6.3%,相比之下,IMF將今年發達經濟體的產出增長預測上調0.5個百分點至5.6%,其中對美國、英國、加拿大和意大利的預測顯著上調,法國和德國保持不變。
日本在2020年經曆了4.7% 的經濟增長下滑後,預計今年將增長2.8%,但IMF對日本2021年的預測比4月份的預期有所下調,反映出該國新冠病例卷土重來的影響。
在政府縮減支出和投資後,作為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的前景被下調至8.1%。在印度被新冠感染浪潮淹沒後,IMF將其對印度的增長預測從三個月前的12.5% 下調至9.5%。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首席經濟學家吉塔·戈皮納特(Gita Gopinath)告訴英國《金融時報》,她認為,雖然很明顯Delta變種正在“迅速成為主要菌株”,但很難判斷它對富裕國家的經濟影響。她說:“雖然病例在增加,但住院和死亡人數的影響相對溫和,我們必須看這是否真的會對消費模式、旅行、信心等產生重大影響。”
IMF確定的一項重大風險是通脹壓力,盡管世界主要央行預計物價增長速度將在今年晚些時候見頂然後回落,但IMF警告稱,通脹可能會比預期的更加持久,這可能會促使央行政策更積極地正常化,並將對新興和發展中經濟體造成特別嚴重的打擊。
然而,戈皮納特表示,她“並不擔心”美國通脹螺旋式上升的風險,拜登政府的支出計劃預計將推動經濟複蘇。
IMF將其對世界最大經濟體今年和明年的增長預測分別上調了0.6個百分點和1.4個百分點,分別至7% 和4.9%,假設華盛頓的基礎設施和社會支出計劃在國會通過的話。
戈皮納特還表示,IMF對通脹和就業的預測表明,美國利率將在2022年底或2023年初開始上升,這比美聯儲官員預測的要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