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X168財經報社(香港)訊 德國新任總理施坦因邁爾(Frank-Walter Steinmeier)在10月26日正式解除默克爾(Angela Merkel)擔任總理的職務,並對這位即將離任的領導人表達讚揚。默克爾在卸任前接受《南德意誌報》(Süddeutsche Zeitung)的告別專訪,她表示自己幾乎每年都出訪中國,卸任前強調與華戰略關系將保持歐盟重要地位。
今日俄羅斯電視台(RT)報道指出,默克爾正式辭去她已經任職近16年的職位。她已成為德國曆史上任期第二長的總理,在新政府成立之前,她仍將有效地繼續掌舵。據多家德國媒體報道,聯合政府的談判很可能會持續到12月。
在柏林貝爾維尤宮舉行的官方儀式上,總統施坦因邁爾稱,默克爾的執政時期是“德國現代曆史上最偉大的時期之一”。總統還表示,歐洲沒有在期間“分手”是默克爾的功勞。她執政時期,定義德國在世界上的形象和整整一代年輕德國人的形象。但與此同時,施坦因邁爾也表示,默克爾在任時期的確面臨着許多危機和挑戰。
即將卸任的德國總理默克爾在總理府接受《南德意誌報》的告別專訪,采訪持續了近一個小時的時間。采訪後,記者在描述對默克爾的印象時寫道:“這是一位會帶着自信離開總理府的總理,她所取得的成就比大家認為的要多。在聽取一些批評意見時,默克爾不帶有任何感情色彩。但是在另外一些議題上,她又會詳細地、積極地參與爭論。”
在被詢問到首次出任聯邦總理的2005年以來德國發生了怎樣的變化時,默克爾回答說,國家發生了變化,但更多的是世界發生了巨大改變。
她表示,應該提出的問題是,為了仍能在世界上發揮着良好作用,德國是否足夠快地做出了因應和改變。
在談到中國時,記者問默克爾似乎對中國有着一種特殊的關系,因為幾乎每年她都會出訪中國。
默克爾回應說:“我剛擔任總理的時候,中國的GDP是2.3萬億美元,仍然略低於德國(2.8萬億美元)。今天,中國的GDP是14.7萬億,而我們的GDP是3.8萬億。盡管我們仍是一個相對富裕的國家,但我們在世界上的作用越來越小,因為世界的平衡完全改變了。”
她補充道:“因此,我們必須以戰略上明智的方式建立我們的關系。作為歐洲最大的經濟體,我們曾經很重要。今天,我們必須為保持重要地位而奮鬥。”
另外,記者問默克爾是否讚同限制聯邦總理任期長度?默克爾表示不讚同,她認為僅僅是限制任期長度“將意味着德國的憲法秩序在聯邦總統和聯邦總理之間的關系中發生重大變化”,所以她不建議這麼做。
《南德意誌報》記者也談到了與新冠疫情相關的問題。記者問默克爾,在新冠疫情期間什麼事讓她最感覺心情沉重。默克爾說,去年的聖誕節讓她最感難過,“當時已經有了足夠的檢測試劑,然而在老人院和療養院的測試還是太少了。”
她也提到說:“回顧去年聖誕節前後,我試着與各地相關的負責官員通電話推動檢測。我們提供免費測試,還承擔了人工費用。盡管如此,還是花了很長時間才讓福利機構普遍檢測這件事執行起來。那是抗擊這場大流行病的最薄弱的時刻。”
10月中旬,默克爾從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手中接過難得的頭銜。習近平積極評價默克爾任內為推動中德、中歐關系發展所作的貢獻。習近平指出,“人之相識,貴在相知;人之相知,貴在知心”。這句話,既是對我們多年深入交往的很好詮釋,也是過去16年來中德關系保持平穩健康發展的重要經驗。中國人重情重義,我們不會忘記老朋友,中國的大門隨時向你敞開。希望你繼續關心和支持中德、中歐關系發展。
習近平說:“2009年訪問德國期間同你結識以來,我們在雙邊關系,重大的國際和地區問題,治國理政經驗這些方面都進行了深入的交流,也共同推動了雙邊關系向前發展,也推動了中德合作應對全球挑戰。你對於中德關系、中德合作,對中國的一些情況的了解是比較深刻的,而且我能感覺到你對中國的興趣,總是選擇不同的地方去走一走,包括對四川的麻辣燙也感興趣,明年是中德建交50周年,我們真希望這些還可以延續下去。”
默克爾極力推動歐盟與中國達成中歐全面投資協議,並公開反對民主國家應聯合起來在外交上孤立中國的觀點。由於德國汽車工業在中國的大規模投資和銷售,柏林在中國侵犯人權問題上傳統上也不采取對抗態度。而默克爾所在的基督教民主聯盟政黨在上個月的議會選舉中失去權力,標誌着其將結束16年的掌舵。
【廣告】高勝率訓練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