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X168財經報社(香港)訊 比利時衛生機構在10月公布報告顯示,在多種以合成材料制造的口罩中,發現潛在的致癌物質,引起全球高度矚目。歐盟委員會在11月8日緊急聲明,目前尚未有證據顯示,合成口罩具有致癌的風險。
路透社撰文指出,比利時國家衛生研究院(Sciensano)在10月發表的一份報告顯示,多款合成材料制造的口罩,發現含有潛在致癌物質二氧化鈦(TiO2)。大多數常用口罩中都發現含有二氧化鈦顆粒,包括可重複使用和一次性使用的外科口罩、過濾口罩等。
二氧化鈦普遍用於口罩、紡織品,以及防曬用品、油漆和食品,做為白色染劑和消光劑。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將二氧化鈦列為可能的致癌物,歐盟則計劃最快在2022年開始禁止使用二氧化鈦用於食品。
歐盟委員會發言人表示:“根據目前可用的元素,不能斷定含有二氧化鈦的口罩會對健康構成威脅,建議繼續使用此類口罩。”
比利時衛生部長範登布魯克(Frank Vandenbroucke)也在研究發表公布聲明稱,需要做更多研究才能證明二氧化鈦是否對人體有害,呼籲民眾繼續配戴口罩,因為沒有證據表明口罩對健康構成嚴重威脅。
新冠疫情浪潮未消停,佩戴口罩成為全球重要關注的事項。全球確診數已飆破2.5億例,死亡數突破505萬例。全球184個國家或地區接種超過72.9億劑疫苗。
二氧化鈦,化學式為TiO2,俗稱鈦白粉,分子大小是奈米級為光觸媒,能靠紫外線消毒及殺菌,已經有一些產品問世,亦可用於化妝品中。二氧化鈦是水反應生成氫氣和氧氣的催化劑,二氧化鈦可制作成光催化劑,淨化空氣,消除車輛排放物中25%到45%的氮氧化物,可用於治理PM2.5懸浮顆粒物過高的空氣汙染。
鈦白粉的生產方法有硫酸法和氯化法兩種。硫酸法是將鈦鐵礦經濃硫酸酸解成塊狀固相物,用酸性水浸取後得到鈦液,經沉降除雜質、冷凍分離副產硫酸亞鐵後,加晶種使硫酸氧鈦分解生成偏鈦酸。經水洗達標後煆燒、粉碎而制得鈦白粉。
二氧化鈦在制造防曬用品、油漆、食物例如香口膠都有使用。歐盟計劃最快明年中禁止在食物加入二氧化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