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X168財經報社(香港)訊 全球深陷新冠疫情之際,半導體供應鏈的芯片荒也引發擔憂。作為全球晶圓代工的領頭羊,台積電在國際上的地位越來越重要,甚至成為中美地緣政治的熱議焦點。中國知名經濟學家陳文玲表示,兩國應該避免直接對抗。而她呼籲中國搶下台積電,慎防落入美國手中。
綜合中媒報道,目前擔任中國智庫“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總經濟師的陳文玲,上周出席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主辦的中美論壇時,針對美中當前關系發表看法。首先她引述美國前國務卿季辛格(Henry Kissinger)上月在瑞士達佛斯(Davos)世界經濟論壇上的發言,稱中美兩國應避免直接對抗,雙方若能緩和敵對關系,確實對全球和平具重要性。
陳文玲接着表示,自己雖認同季辛吉的觀點,但美國政客可不會將這些“諫言”聽進耳里,“因此中國面臨的是失去理智、失去方向的政客,以及所謂的美國戰略家在制定對華政策,所以我們現在不能有幻想,我們要丟掉幻想,準備鬥爭”。
陳文玲呼籲中國“既要做好短期應對,更要做好長期針對美國遏制打壓中國的戰略準備”,也就是說中國要在短期內積極維護中美雙方共同利益,開展各種有可能的合作,同時也有做好隨時被美國完全脫鉤的準備,確保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
另外針對俄烏戰爭,在中國官方頻否認對俄伸援之際,陳文玲期待北京“公開地、合理地,盡一切可能地對俄羅斯進行支援,例如中俄聯合空演等等;還可以在貿易方面做得更多一些,使中俄通過一帶一路和普京提出的歐亞大聯盟對接,形成中國的戰略縱深帶、絲綢之路經濟帶、能源安全帶,以作為今後一個重大的安全屏障”。
為解決半導體被美國卡脖子問題,中國想要透過華為海思所研發的小芯片彎道超車,實現半導體自給自足。但中國科學院學者王啟東分析提到,小芯片還有技術障礙需克服,成本控制也是挑戰,現在沒有人知道怎麼解決,因此,使用成熟技術制造尖端芯片“不切實際”。
報道提到,美國展開貿易及科技戰,阻斷中芯國際10奈米以下先進制程的機會,並削弱華為的能力後,中國半導體專家上周召開會議,討論能否靠着小芯片彎道超車,實現半導體自給自足。華為旗下IC設計海思是中國最早研究小芯片的企業之一,上海芯原微電子也投入研究。
芯原微電子總裁戴偉民認為,中國在半導體晶圓制造方面落後於西方,但擁有完善的芯片封裝和組裝基礎設施,也可能得到美國批準的小芯片技術,借此可使中國建立先進CPU和GPU的戰略庫存,對中國解決供應鏈瓶頸具有重要意義。
北京清華大學教授、微電子專家魏少軍吐槽,小芯片技術是先進芯片制造工藝的“補充”,而不是替代品。清華大學集成電路學院院長吳華強也表示,由於缺乏工程專業知識和專用設備,中國很難開發5奈米以下的先進芯片制造技術,這意味着在可預見的未來,中國將落後於台積電等領先晶圓廠。
中國科學院微電子研究所學者王啟東坦言,當前還有技術障礙需要克服,例如,封裝14奈米芯片以執行7奈米芯片功能,可能會增加40%的功耗,這造成使用更成熟的技術制造尖端晶片變得不切實際。
王啟東指出,即使中國能找到技術解決方案,還要面對控制成本的挑戰。“我認為,現在沒有人知道怎麼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