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X168财经报社(香港)讯 美国芯片巨头美光(Micron)向半导体市场投下震撼弹,重量级宣布在台湾导入半导体EUV微影制程设备。台湾投资圈对此热论,这举措也明显是在直接向韩国三星下战帖。2019年美光首席执行官梅罗塔访问中国,并与中国紫光集团高层见面,传双方可能展开合作。来到2022年,这项传闻仍然火热,但收购始终处于消息阶段未有进展。
美光参加台北国际电脑展(COMPUTEX),资深副总裁暨策略长摩尔(David Moore)发表专题演提到,美光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梅罗塔(Sanjay Mehrotra)也透过视频说明美光在台湾重要营运进展,而才刚落成启用的中科厂将会导入最先进的1α奈米DRAM制程,以及极紫外光(EUV)微影技术。
(来源:Digitimes)
摩尔在主题演说中表示,疫情推动全球经济加速数字化,5G、人工智慧(AI)、高效能运算(HPC)、物联网等产业大趋势,持续改变世界上每个产业,记忆体扮演关键角色。美光与台湾业者紧密合作,包括联发科手机平台导入美光行动式DRAM及储存装置、与群联及超微合作开发PCIe 5固态硬碟(SSD)、与研华共同打造最适合物联网的DRAM与NAND Flash产品等。
摩尔也宣布,美光创投将注资第二轮基金2亿美元于扶植深度技术(Deep Tech)领域的新创公司,关注范畴更广的深度技术创新,同时为为彰显美光追求多元平等包容(DEI)的承诺,第二阶段基金将有20%的投资资本,锁定由女性与其他少数族群所领导的新创公司。
梅罗塔表示,台湾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逻辑和DRAM半导体技术,美光在台湾创建DRAM卓越制造中心,是先进的半导体制造生态系统,并部署导入人工智慧(AI)的自动化智慧制造系统,有助提高营运效率。美光是台湾最大外资企业,美光台中厂是最先进制程的DRAM厂,除了导入1α奈米DRAM制程,EUV技术也会在今年导入,而美光在台湾员工人数已达1万人,未来还会持续增加工作机会。
美光已宣布,将EUV技术放入DRAM技术蓝图,将由10奈米世代中的1γ(gamma)制程节点开始导入。美光的EUV制程DRAM会先在台湾开始生产,美光台中A3厂是美光首座支援EUV制程DRAM厂,预计2024年进入量产阶段,之后再扩大应用到美国、日本等其它地区的DRAM厂。
消息刚宣布,台湾半导体投资圈炸锅,除媒体持续报道,社群内的讨论也疯狂涌入。要知道,EUV设备是晶圆代工制造的重要元素,而此前都是由荷兰ASML所独占的市场。现如今美光开通新道路,除引起台湾市场高度聚焦,也快速吸引韩国与中国目光。
美光、紫光集团和韩国三星、SK海力士一样,都是同时跨足DRAM、储存型快闪记忆体(NAND FLASH)两大关键记忆体业务的业者。紫光记忆体业务刚起步,截至今年第二季,美光是全球第三大DRAM厂、第四大NAND芯片厂。
根据集邦科技统计,三星、SK海力士今年第二季全球DRAM市占居前二大,市占总和超过74%,握有绝对寡占优势。NAND芯片方面,三星市占34.9%居冠,东芝以18.1%居次,WDC以14%排在第三,美光以13.5%第四,SK海力士为10.3%居第五。
数以百万计的网路连结,能远端即时操控,加上AI生产制造和大数据等,范围涵盖工业及生活、娱乐,让半导需求更加重要,美光作为记忆体大厂,在DRAM和NAND FLASH领域,不甘只做为产业界老三,最新释出三大经营方向,要挑战三星老大哥地位。
美光强力对外界释出信号,希望可以消磨掉,头号竞争对手三星的绝对优势,但三星能坐稳龙头地位,可不是三两天的功夫,24日最新宣布,要在未来5年内豪气砸下450万亿韩元的资本支出,增加幅度30%,要来强化半导体晶圆代工、记忆体及次世代通讯,甚至包含生物制药,可以说是三星集团近年来最大手笔的投资。
产业专家分析,三星持续面对排名第二的SK海力士与第三名的美光强烈竞争,过往在快闪记忆体技术领先一年的差距,也几乎消失了,三星更担忧与对手的制程距离,已经收敛到半个世代,只能够加紧脚步提升技术实力,把对手远远抛在脑后。
梅罗塔2019年访问中国,并与中国紫光集团高层见面,传双方可能展开合作。业界认为,若美光与紫光“双光合作”,以美光的技术搭配紫光丰厚的资金与中国官方资源,将掀起业界新旋风,并以超越韩国为目标,也将牵动南亚科、华邦电、旺宏等台厂后市营运。
韩媒Business Korea报道,梅罗塔访问中国已让韩国感到担忧,担心一旦美光与紫光合作,将对韩国记忆体产业形成庞大的压力。
也有业界人士认为,梅罗塔此行可能是美光因应美中贸易战,探询未来中国对美国重要科技和智财保护的重视程度,以便在美中贸易谈判达成协议后,了解未来是否有进一步合作机会,但目前双方应属于试探性的拜会居多。梅罗塔该行程也可能是为了拜访客户。
据报道引述当地产业消息人士说,美光在中国有许多客户,此行可能是新投资前的需求调查,或是为了与中国半导体业展开合作,无论是前者或后者,都将严重冲击韩国半导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