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X168財經報社(北美)訊 億萬富翁、對衝基金經理達利歐(Ray Dalio)在中國有很高的人氣,不僅吸引了大批本土投資者湧向他的基金,還催生了一些本土挑戰者,利用他的“全天候(All Weather)”戰略和品牌,試圖在他自己的遊戲中擊敗他。
現在,他創立的對衝基金巨頭橋水聯合公司(Bridgewater Associates)正在反擊。
橋水基金中國投資組合經理阿爾伯特(Joanna Alpert)表示,近幾個月來,橋水基金在中國注冊了多個中英文“全天候”商標,這是為了解決本土模仿者造成的“混淆”。
“我們將繼續維護我們的權利,保護我們的知識產權,”阿爾伯特表示。他也是橋水的合夥人。“這是一個挑戰。”
橋水基金是全球最大的對衝基金公司,擁有1500億美元資產。該公司去年超過溫頓和曼氏集團(Winton and Man Group),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中最大的外國對衝基金公司。
它的“全天候”戰略,一種對經濟狀況變化漠不關心的多資產投資策略,在中國流行起來,在那里,不可預測的“黑天鵝”事件,包括中國政府對科技行業的打擊、俄羅斯-烏克蘭戰爭和新冠肺炎封鎖,擾亂了市場。橋水在2018年推出了首只在岸中國基金,此後又成立了另外兩只基金。
2018年,達里歐的《原則:生活與工作》中文版在中國成為暢銷書。全天候策略更是“以所有環境下都賺錢”備受中國公私募基金的推崇。
自那以來,名字中帶有“全天候”字樣的中國對衝基金產品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僅去年一年就有100多只此類產品在中國基金業協會注冊。
中國基金業協會顯示,以“全天候”命名的中國私募產品共有584只。其中,2021年備案了104只產品,今年以來也已經備案了88只。
橋水基金的經曆反映了外國消費品公司長期以來在中國巨大市場所經曆的機遇和風險,在中國,他們的品牌經常被複制,產品經常被模仿或逆向操作。
隨着中國擴大對外國資產管理公司的準入,許多人將關注橋水基金如何應對這一局面,以及在競爭加劇之際,其成功能否保持下去。
哥倫比亞商學院中國商學院教授Shang-Jin Wei表示,“全天候”產品的廣泛使用可能會損害橋水的品牌,尤其是在山寨產品出現虧損或回報率不佳的情況下。
遠達溫斯頓的知識產權律師Jieyuan Cai表示,盡管注冊商標將有助於防止其他人以“全天候”的名稱創建新產品,但它們不能保證對事先使用過的現有產品取得法律勝利。
風險管理咨詢公司D-Union創始人Liu Wencai說,注冊“全天候”商標不會阻止中國資產管理公司利用同樣的資產多樣化戰略創造產品。
該策略於1996年推出,將股票、債券和大宗商品等不同資產組合在一起,對經濟狀況漠不關心,並提供穩定的回報。但橋水的秘密武器是資產的比例分配、具體細節以及如何利用杠杆。
橋水在官網指出,全天候的基本原則是,各類資產根據它們的現金流與經濟環境的關系對環境變化做出反應。基於這些結構性特征來平衡資產組合,人們可以減小經濟中意外事件的影響。由於其設計目標是在所有經濟環境下都有良好的表現,因此也被稱之為“全天候策略”。
機遇和挑戰
中國對衝基金經理Kai Jiang表示,他讀過《原理》,聽過達利歐的演講,研究過他的“全天候”策略,然後推出了自己的版本,最初面向機構投資者。
今年6月,Jiang的中國iFund資產管理有限公司開始通過中信銀行的私人銀行部門向高淨值個人推銷該產品,目標客戶是橋水在中國的一個重要客戶群。
根據橋水中國披露的數據,2019年1月至2022年4月,iFund旗下一款“全天候”產品的年化回報率為24.5%,高於橋水中國首款產品18.5%的年化回報率。
iFund首席執行官Zhan Ye表示,許多中國基金經理在他們的產品名稱中使用“全天候”,因為這是一種理想的投資策略,“我們用這個名字向達利歐致敬”。
在為iFund的產品命名時,橋水基金的“全天候”還不是一個注冊商標,iFund表示,未來將把這種策略命名為“波動均衡”。
雖然橋水在全球宏觀層面享有盛名,但他補充說,“我們更熟悉本地市場微觀層面的顆粒結構,因此我們可以產生更多的超額回報。”橋水基金沒有對此事置評。
“我們想學習精髓,而不是做一個模仿者。”
研究公司China Beige Book International的首席經濟學家Derek Scissors說,對基金來說,商標不應該是一個長期問題,因為業績應該占上風。“但如果他們(挑戰者)擁有品牌,表現超過外國品牌,那將是一個相當嚴重的問題。”
戰略意義
73歲的達利歐自稱“親華派”,對他來說,中國一直遠不止是回報或管理下的資產那麼簡單。
橋水基金報告稱,去年其在華資產管理規模(AUM)超過人民幣100億元(合14.9億美元),僅占其全球業務的1%。
一位了解橋水基金在華業務的人士表示:“我們從來沒有指望(通過中國的基金)在那里賺到錢,這也無關緊要。”該人士拒絕透露姓名,因為他們沒有獲得談論此事的授權。
達利歐對中國的迷戀始於1984年的北京之行。1975年,達利歐在他位於紐約的褐砂石公寓里創辦了橋水基金。
他對中國的頻繁訪問有助於在北京建立深厚的政治關系,並了解中國在全球經濟中日益增長的作用。
“中國對橋水公司一直具有特殊的戰略意義,”橋水公司的阿爾伯特說。“如果我們不了解中國,就不能成為一個好的全球宏觀投資者。”
達利歐在中國的受歡迎程度因他頻繁預測中國的崛起、引用曆史和帝國的周期性而得到提升。
他在微博上的個人賬戶有100多萬粉絲。今年4月,達利歐在中國版TikTok抖音上首次亮相,迅速吸引了30多萬粉絲。
D-Union的Liu將橋水基金最初在中國的成功歸因於達利歐“深刻的”全球宏觀研究,以及他的個人品牌。
“在中國,他宣傳自己的書,在各種活動和社交媒體上發表演講,贏得了國內投資者的認可。這也是他在中國取得成功的關鍵因素。”
分析人士表示,那些試圖效仿達利歐成功的人可能會發現,很難效仿他的政治關系,包括他與副總理王岐山的長期友誼,他在書中稱王岐山為“英雄”和“非常高水平的思想家”。
達利歐寫道,他認真聽取了王岐山的建議,改善了橋水公司的治理模式。
“每次和王岐山說話,我都覺得自己離破解宇宙法則的統一密碼又近了一步。”
達利歐:我是中國的長期投資者
達利歐表示:“雖然沒有什麼是確定的,情況也很複雜,但我是中國的長期投資者,是因為我相信中國提供了極好的機會,而不投資中國將會冒着錯過高收益的風險。只要中國奉行的政策能夠保持我此前提到的優勢,諸如教育水平、成本競爭力、技術創新、資本市場體系、貨幣在世界各地的使用、軍事實力等,那中國的長期基本面是有吸引力的,我將長期看好中國。基於我所看到及所思考的,我做出了投資中國的決定。”
達利歐:美股牛市因素正在逆轉
達利歐表示:“牛市是由於利率下降、流動性增加、利潤率擴大和稅收下降,但這些因素正在逆轉。我相信,滯脹會在美國發生。”
此外他表示,基礎設施建設和教育,是一個國家最值得投資的領域。美國在這兩個領域做得並不好,沒有投入足夠的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