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複蘇仍是“焦點” 分析人士:亞洲新興市場2023年有望反彈
繁簡切換

FX168財經網>政經>正文

中國經濟複蘇仍是“焦點” 分析人士:亞洲新興市場2023年有望反彈

文 / Dana 來源:FX168

FX168財經報社(北美)訊 今年亞洲新興市場債券的表現落後於發展中國家債券,但轉折點似乎就在眼前。

亞洲許多地區的通貨膨脹壓力已開始緩解,導致利率見頂的預測提前。與此同時,海外投資者的倉位曆來偏低,為資金流入增加空間提供了很大空間。最後,盡管Covid-19疫情增加存在不確定性,但人們對中國經濟複蘇到2023年的樂觀情緒越來越高。

與今年下半年相比,這些積極因素為命運的改變鋪平了道路。當時新興亞洲債券落後於全球債券,原因是人們認為亞洲政策制定者加息速度與全球新興市場同行相比太慢,尤其是那些在拉丁美洲。

Maybank Securities Pte新加坡固定收益研究主管Winson Phoon表示:“對於總體而言,對於亞洲新興市場債券而言,我認為在經曆了兩年的動蕩之後,進入2023年6到12個月將會更加光明。”

他表示,市場對最終聯邦基金利率和地區央行放慢收緊步伐的潛在需求的了解越來越清楚,而“債券定位的趨勢可能正在轉好”。

根據彭博社編制的一項指數,自7月初以來,新興亞洲債券已讓以美元為基礎的投資者損失了2.8%。相比之下,歐洲、中東和非洲的同行下降了0.4%,而拉丁美洲則增長了1.6%。

緩解通脹

對亞洲持樂觀態度的主要原因在於通脹放緩。該地區許多最大經濟體(即中國、印度尼西亞和泰國)的消費者價格漲幅至少連續三個月低於經濟學家的預測。

印尼央行行長Perry Warjiyo表示,11月17日核心通脹將在明年初達到峰值。韓國央行11月24日預測明年的平均通貨膨脹率為3.6%,低於8月份的預測。

倫敦宏觀經濟預測咨詢公司TS Lombard的新興市場宏觀策略董事總經理喬恩哈里森表示,印度尼西亞和韓國的通脹正在得到控制,“這是我們在亞洲新興市場的兩大本幣債務預測”。

峰期利率見頂

對通脹放緩的預期促使央行發出緊縮周期即將結束的信號,表明亞洲的通脹峰值將低於其他新興市場地區。

泰國的政策利率仍低於新冠疫情前的水平,而馬來西亞的政策利率則回到了2020年3月時的水平。這兩個國家以及印尼、印度的基準比五年平均水平高出不到0.9個標準差。巴西、墨西哥和捷克的類似指標在2以上,而哥倫比亞、匈牙利和智利的數字為3或更高。

資金流向

今年海外投資者在該地區減持債券後,外國資金也有回流空間,中國、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和印度均出現淨流出。

根據本月發布的一份報告,星展銀行有限公司預測,通常被視為該地區領頭羊的印度尼西亞將在2023年吸引30億至70億美元的債券流入。今年淨流出96億美元,這是彭博自2010年以來的最高數據。

日內瓦GAMA Asset Management的全球宏觀投資組合經理Rajeev De Mello表示:“印度尼西亞因其較高的收益率而具有吸引力,在風險更積極的環境中,印度尼西亞的債券應該會受益於投資組合流動的增加。”

中國複蘇

可能推動亞洲債券的最後一個催化劑是期待已久的中國重新開放,屆時中國將采取進一步措施取消其Covid-19防疫限制措施。當局已經開始朝這個方向努力,本月早些時候宣布要求旅客減少隔離時間。

新加坡瑞銀全球財富管理亞太區首席投資辦公室負責人Min Lan Tan表示,中國為有意義地重新開放所做的準備工作已經開始,因此“亞洲的經濟周期仍然非常活躍”。

分享
掌握最新全球資訊,下載FX168財經APP

相關文章

48小時/周排行

最熱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