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簡切換

FX168財經網>政經>正文

中國專家警告:中國已呈現出“日本病”的跡象!解決問題的“藥方”是TA

文 / TIER 來源:第三方供稿

FX168財經報社(香港)訊 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理事、浙商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殷劍峰警告稱,中國消費者物價指數(CPI)自2022年4月以來一直低於1%,按照定義即是陷入通貨緊縮,與此同時,生產者物價指數(PPI)自去年10月陷入負增長,加上中國人口呈現萎縮,顯示中國已出現“日本病”病征。

殷劍峰日前在“日本病”一文中說,1990年泡沫經濟危機破滅後,日本即陷入到長達幾十年的經濟停滯中,實際GDP幾乎零增長,名義GDP負增長。日本學者將這種停滯稱作“日本化”(Japanization),並給出了日本化的三個主要特征:總需求不足使得產出低於潛在產出水平,自然利率持續下降並變成負值,通貨緊縮。

殷劍峰稱,對於長期停滯的日本案例,他更喜歡將之稱為“日本病”——這就是持久的、“壞的”通貨緊縮。

文章指出,以核心CPI而言,日本正式進入通貨緊縮狀態始於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此後,除了2014年由於“安倍經濟學”的刺激短暫地超過了1%以外,其餘年份日本的核心CPI都在1%以下,甚至是負增長。

期間日本總需求萎縮,直到2021年,國民總支出尚未恢複到1995年水平,更不用說跟泡沫經濟破裂前的1989相比。其中,家庭消費支出萎縮9%、投資萎縮27%,在投資不振下,只有政府支出勉強支撐總體需求。

文章說,供求兩側的政策都失靈,供給側政策解決不了需求不足的問題,而在需求側,擴張的財政政策帶不動總需求,擴張的貨幣政策制造不了通貨膨脹。

該文稱,隨着財政政策擴張,日本政府的杠杆率在疫情前的2019年已膨脹接近240%,為已發展國家兩倍多,貨幣政策擴張使目前日本的M2/GDP比達近300%,是發達國家平均水平的兩倍多。

至於人口,1991年日本勞動年齡人口占比達峰,此後進入老年人口占比快速上升的老齡化過程;1995年日本勞動年齡人口總數達峰,此後勞動年齡人口負增長;2009年總人口達峰,此後人口負增長。

殷劍峰表示,同日本一樣,中國人口也已經陸續達峰:2010年勞動年齡人口占比達峰,2015年勞動年齡人口達峰,2021年總人口達峰。即使根據聯合國中位數預測(通常認為這種預測嚴重低估了人口下滑的速度),中國的人口問題也至少與日本一樣嚴峻。到本世紀中葉,中國的人口規模將從現在的14億減少到13億,老年撫養比則飆升到60%;到本世紀末,人口進一步下滑到不足8億,而老年撫養比將超過80%,與日本的水平相近。

該文章指出,隨着人口陸續達峰,中國也呈現出“日本病”的跡象。從物價水平看,核心CPI自2022年4月份以來就低於1%。按照標準的定義,這就是通貨緊縮。與此同時,相對價格效應也開始呈現。PPI自去年10月就陷入負增長,尤其是PPI中的生產資料價格下滑程度最大。以2012至2021年的平均數據看,中國的投資率比全球平均水平高出了19個百分點,居民消費率則低了18個百分點。

殷劍峰並給出防止“日本病”的“藥方”。文章指出,日本案例的教訓就是,無論供給側政策,還是需求側政策,都需要對症下藥。對於中國當前呈現的“日本病”跡象,既需要抑制人口的過快下滑,又需要直面經濟的結構問題,能夠同時解決這兩個問題的“藥方”是財政:財政補貼生育養育和教育。財政補貼生育養育和教育不是浪費性的政府消費,這是對人力資本的投資,是對國家未來的投資。

分享
掌握最新全球資訊,下載FX168財經APP

相關文章

48小時/周排行

最熱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