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X168財經報社(香港)訊 據英國《金融時報》周五(8月11日)最新報道,中國政府正在采取多年來規模最大的自上而下的措施之一,以解決地方政府累積的債務問題。這一跡象表明,隨着經濟放緩,當局對金融穩定面臨的風險日益感到擔憂。
(截圖來源:《金融時報》)
報道稱,中國國務院正派遣官員小組前往中國財政狀況最弱的10多個省份,審查它們的賬目——包括不透明的表外實體的負債——並尋找削減債務的方法。
兩位知情人士透露,由中國央行、財政部及證券監管機構組成的工作小組,參與了這些省份的債務解決工作,並將向總理李強匯報。
中國各省累積的巨額債務已成為政策制定者面臨的一個緊迫問題,他們正試圖結束中國長期依賴債務推動的基礎設施建設熱潮來推動經濟增長的局面。
高盛(Goldman Sachs)估計,中國地方政府債務總額為94萬億元人民幣(約合13萬億美元),其中包括被稱為地方政府融資平台(LGFV)的表外實體的負債。
一項重大債務解決方案將重塑地區投資和融資格局,引發本地發行債券重新定價,也可能影響向地方政府融資平台提供大量貸款的地區性銀行股價。
上述兩位消息人士表示,盡管正在制定的計劃可能會發生變化,但最重要的任務之一,將是對地方政府融資平台的“隱性債務”進行審查和分類。隱性債務是指沒有出現在地方政府資產負債表上的資金,通常是在交易所外或通過其他非公開渠道籌集的。
他們表示,根據該計劃,部分債務可能會轉換為地方政府官方債務,其餘債務可能面臨重整。
與中國財政部關系密切的第三位消息人士表示,選項之一是允許地方政府使用一些低息特殊用途債券和其他債券來償還利息相對較高的地方政府融資平台債務。
工作組還將敦促政策性銀行和商業銀行將地方政府融資平台的貸款期限延長至超長期限,並降低利率。
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間最大的症結之一是誰應該為清理債務埋單。北京方面希望各省出售資產以幫助償還債務,但地方官員辯稱,許多資產缺乏流動性,中央政府必須采取更多措施幫助實施救助。
上述三位知情人士表示,工作小組可能會繼續推動地方政府出售資產以償還債務,並堅持中央政府不直接救助的原則,以避免道德風險。
針對上述消息,中國國務院、中國人民銀行、財政部和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沒有回複《金融時報》記者的置評請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