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低迷的房地產市場,正在破壞中國的經濟增長模式,但地方政府財政拮據和人民幣疲軟,使得當局對全球金融危機後采取的那種大規模刺激措施猶豫不決,據日經報道。
miumiu熊, CC BY-SA 3.0 <https://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sa/3.0>, via Wikimedia Commons
上個月,上海陸家嘴金融區附近的購房者威脅說,如果公寓超過預定交付日期仍未完工,他們將不支付按揭貸款。這個公寓項目的開發商陷入困境,無力支付工程款。
這種抵制抵押貸款的行為,大多發生在房價較低的中國小城市。現在,在一個每套售價超過 1,500 萬人民幣(210 萬美元)的高檔項目中,購房者卻也開始拒絕付款。
這一事件凸顯了中國房地產市場的嚴峻現實。
7 月份,70 個主要城市中有 49 個城市的房價環比下降。1-7 月份,全國房地產銷售面積同比下降 6.5%。7 月份的銷售總額比去年同期下降了 24%,比 2021 年同期下降了 46%,盡管大流行和其他因素使簡單的同比較變得困難。
中國最大的房地產開發商碧桂園已陷入資金困境,中級開發商遠洋集團控股也是如此,這與負債累累的同行中國恒大集團的困境如出一轍。
由於擔心開發商無法按時交房,潛在購房者暫緩購買仍在建設中的房產。
截至 7 月底,中國的住房庫存比去年同期猛增 17.9%,達到 6.456 億平方米。大量未售出的房屋庫存破壞了開發商對新建築的胃口。
中國房地產的不景氣打擊了依賴出售土地使用權的地方政府,因為土地使用權和稅收一樣是地方政府的重要收入來源。
資金短缺的政府部門,一直在努力維持為基礎設施項目提供資金的地方政府融資工具。對雲南省、貴州省和天津市等地控制的融資工具違約的擔憂與日俱增。
地方政府融資工具持有的債務未納入官方統計。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估計,這些債務相當於中國國內生產總值的 53%,而國家政府債務占 24%,地方政府債務占 32%。
中國農村人口向大城市流動的速度已經放緩,目前全國人口正在減少。在華泰證券周五進行的一項調查中,僅有6%的投資者預計,政府的努力將成功提振房地產市場,而51%的投資者認為效果有限。
由於無法再依靠房地產價格上漲來推動經濟增長,中國面臨着像日本一樣陷入長期停滯的風險。
金融市場已經對這種擔憂進行了定價。中國 10 年期國債基準收益率約為 2.5%,接近 2002 年 6 月的 2.352%,這是 Refinitiv 數據中的最低點。
對中美利差擴大的預期使人民幣走軟。周二,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在上海交易中觸及7.2989元。如果突破2022年11月達到的7.328關口,人民幣將創下15年多來的最低點。
中航證券的一位分析師說,隨着利差擴大,人民幣 "很有可能 "突破這一水平。
由於擔心房地產開發商可能違約,碧桂園以美元計價的債券市場收益率周五突破 3000%。據報道,影子銀行中融國際信托未能支付到期信托產品的款項,這加劇了金融市場的不確定性。
2008 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後,中國推出了 4 萬億元人民幣的經濟刺激計劃,以維持經濟運轉。但由於人民幣疲軟,如今大規模的貨幣寬松政策可能導致 2015 年那種資本外逃的風險。
同時,大規模的財政支出也可能加劇地方政府融資工具的債務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