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X168財經報社(香港)訊 隨着全球大宗商品價格降溫和消費需求減弱,中國5月份通脹有所緩和,為央行放松貨幣政策和增加刺激措施以提振經濟留下了空間。
中國國家統計局周五發布的數據顯示,上月生產者價格指數(ppi)同比上漲6.4%,為2021年3月以來的最低漲幅。此前4月份增長8%,符合經濟學家的預期。
與此同時,消費者價格指數(CPI)上漲2.1%,略低於彭博調查經濟學家預測的2.2%的漲幅中值,與4月份持平。
隨着全球經濟對抗幾十年來最高的通脹——美國周五將公布5月CPI,經濟學家預計漲幅為8.3%,預計與4月持平——中國的新冠肺炎限制措施對國內需求造成了壓力,影響了其CPI。
隨着PPI的下降,在中國試圖提振經濟增長之際,物價上漲放緩可能會緩解中國決策者對今年如何以及何時出台更多刺激措施的擔憂。
“這不是一個央行真正需要擔心通脹的經濟體,”德意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和研究部負責人Michael Spencer在接受彭博電視台采訪時說。“即使我們在第三季度出現反彈,希望這些封鎖結束,通脹率也會反彈到非常溫和的水平,略微低於中國的增長趨勢。”
中國股市在小幅上漲和下跌之間波動,基準的滬深300指數最近上漲1.52%%。政府債券幾乎沒有變化。
全球大宗商品價格不像今年早些時候烏克蘭戰爭爆發時那麼高,這對工業品出廠價格的緩和起到了一定作用。國家統計局城市司高級統計師董莉娟在一份聲明中表示,順暢穩定的供應鏈和產業鏈有助於減緩PPI的上漲。
不變的核心CPI表明“潛在的國內需求疲軟”,NatWest Group Plc首席中國經濟學家Liu Peiqian說。由於總體CPI仍低於3%的政府目標,而PPI也趨於正常,她讚同中國央行不會將通脹視為政策擔憂的預期。
中國央行今年的刺激措施相對溫和。中國央行1月份下調了一年期中期貸款便利利率,但上月沒有再次下調,盡管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經濟增長放緩。政策制定者轉而依賴於使用結構性工具來瞄準經濟中較弱的領域,比如針對小企業的再貸款計劃。
中國央行定於周三對MLF利率進行審議。彭博調查的經濟學家預計,鑒於銀行間市場流動性充足,本月利率將保持不變。一些分析師曾表示,中國央行可能會在現在或今年晚些時候調整政策。
NatWest的Liu表示,她預計中國央行將在今年年底前將政策利率下調20個基點。她還預計,到2022年,銀行存款準備金率(即RRR)將下調50個基點。中國央行上次下調存款準備金率是在今年4月,降幅小於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