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X168財經報社(北美)訊 中國在台灣周邊進行實彈軍演,引發國際廣泛關注。台灣淡江大學外交與國際關系學系兼任助理教授廖雨詩周六(8月6日)表示,因應中國加強軍事預算,日本早有分析對台方針的3個階段。在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訪台後,日本內部推動《台灣旅行法》的討論升溫。
廖雨詩周六出席台灣國際戰略學會舉辦的“佩洛西訪台與呂秀蓮的兩岸和平論”座談會,她表示,佩洛西訪台後,日本也發布新聞稱中國發射大導彈落在日本專屬經濟區,這是第一次發生這種事,盡管面對中國的威脅,日本政府和社會未因此有所退縮。事實上,對岸田內閣來說,佩洛西訪台後如何穩定東亞局勢是一大重點,日本除了加強國防預算,也維持和中方溝通渠道,例如熟悉中國的外相林芳正有望獲留任。
廖雨詩稱,日本早已分析中國可能的對台方針,第一階段為軍事演習、認知戰;第二階段以大規模導彈攻擊軍事基地,還會斷水、斷氣;第三階段則是大規模登陸作戰。
廖雨詩也觀察到,在佩洛西訪台的幾天前,日本國會組團訪台,有兩位擔任過防衛大臣,中國當時有提出抗議,可以看出日本在試水溫,未來將會有更多重量級官員或議員會來,預估他們未來訪台會成為常態。另外,關於台灣部分立委積極推動的日本版《台灣旅行法》,在佩洛西訪台後,日本內部對此討論聲量增加,“所以佩洛西來訪對台灣是傷害嗎?我不認為”。
廖雨詩指出,中日接下來面對兩個問題,9月27日安倍晉三的國葬,9月29日是中日建交50周年,岸田內閣在時間上的安排,可嗅出其釋放的訊息。
廖雨詩說岸田文雄在外交實務經驗充足,以往被視為鴿派,但最近似乎有點松動,因為中國造成的威脅,日本在印太地區必須負起更大的責任,岸田文雄的作為可能比安倍更強硬,以前他參選自民黨總裁時曾說,“對中國該說什麼就說什麼,該做什麼就做什麼”,但日本為了防止衝突,他會希望更多對話來預防。
至於,台灣在兩岸上有沒有發言權?廖雨詩強調,日本人認為發言權是自己找的,“你自己不發聲,就不會有機會,並不是一直退縮就有用”,我們覺得日本民族性溫和,但日本面對堅持或是應戰時,他們也沒有退縮,這是台灣人值得反省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