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人的報道稱,加納的交易是中國與西方合作解決非洲債務問題的第一個測試案例。
在60多年前,加納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國家贏得獨立的浪潮中創造了曆史。
現在,這個國家再次創造曆史,成為債務減免新方法的第一個試驗案例。中國和西方政府可能已經克服了一個障礙,重組那些擁有不可持續債務的國家所欠的數十億美元的債務。
5月17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董事會簽署了對加納的30億美元救助計劃,並立即發放了急需的第一筆6億美元資金。這只是因為加納的雙邊債權人,特別是中國和巴黎俱樂部——一個主要由西方富國組成的非正式集團,保證他們將承擔對加納貸款的損失。
這是值得歡迎的第一步。但是,如果陷入債務困境的國家要獲得需要的債務減記,那麼保證就需要變成現實。還有許多其他非洲國家需要大家提供更多的幫助。
危險的是,不斷增加的債務負擔將迫使非洲政府削減對教育和衛生的基本投資,破壞近年來的進展。
西方政府長期以來一直對中國在非洲的貸款有怨言,指責中國將非洲國家推入債務陷阱以控制其政治或攫取其資產。
盡管有些貸款確實是魯莽的或負擔沉重的,但這種批評基本上是不公平的。中國資助了道路、港口、鐵路和其他所需的基礎設施,而當時私人貸款人和其他國家往往不願意這樣做。
然而,最近,當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西方債權人試圖為讚比亞和馬拉維等國家安排救生艇時,指責中國沒有行動是公平的,那些國家發現自己已經淹沒在債務中。
中國認為自己不應該在債務重組中承擔損失,因為其貸款往往與特定的項目相聯系,如公路、鐵路或港口,為借款國帶來積極的回報。中國還對不得不為其貸款(與所有其他雙邊和私人債權人一起)承擔損失,而世界銀行將全額得到貸款償還感到憤怒。
這使中國與西方國家產生了分歧,西方國家表示,多邊銀行需要保持其優先地位,以保持高信用等級,使其能夠廉價借款和貸款,這種說法基本上是正確的。
中國和巴黎俱樂部似乎已經用一個協議解決了這個僵局。作為中國同意承擔損失的交換條件,世界銀行預計將提供額外的贈款和新的低息優惠貸款。加納是妥協的第一個考驗,盡管也是一個相對容易的考驗。這個加家欠中國約19億美元,不到讚比亞欠中國的60億美元的三分之一,讚比亞兩年多前就違約了。
從那時起,讚比亞就陷入了困境,而中國和其他債權人就如何分擔損失進行了爭論,現在希望能在一個月左右的時間內達成協議。
整個非洲的公共債務與國民生產總值的比例,已經攀升至20年來的最高水平。償還外債的平均成本現在消耗了政府收入的17%,是1999年以來最高的。債務和利息支付擠占了學校、診所和增長所需的基礎設施的支出。
在20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當非洲國家最後一次因為沉重的債務而不得不勒緊褲腰帶時,緊縮政策留下了持久的傷痕。年輕的非洲人,尤其是女孩,長大後更容易生病,識字率更低,因此也就更長久地貧窮。
為了避免重蹈覆轍,非洲國家應首先尋找自己的資源。在大多數情況下,政府收入在國民生產總值中的比例低得可憐;稅收需要減少隨意性。
但捐助方有時也需要通過優惠貸款和贈款來提供幫助。如果債務不可持續,就必須進行重組,這意味着中國必須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合作並承擔損失。加納的進展表明這在原則上是可能的。現在必須將計劃付諸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