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X168財經報社(北美)訊 隨着引起中國高層領導關注的獨角獸企業(估值超過 10 億美元的初創企業)數量不斷減少,分析人士預計,在地緣政治形勢發生變化的背景下,中國將投入更多國內資源來培育本土企業。
中國官媒《人民日報》周二(5月28日)的報道透露,在上周與企業家舉行的一次罕見的面對面會談中,中國政府詢問為何近年來新興獨角獸企業的數量一直在減少。
上海複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所教授信強表示:“既然政府已經表達了他的擔憂,我認為國家將加大支持力度來培育他們。”
分析人士預計,國內風險資本和資源將得到調動,特別是與技術相關的資源,而對外國風險資本的依賴也將減少,而外國風險資本曾是中國獨角獸企業成長的驅動力。
在上個月的會議上,中國政治局已呼籲利用“耐心資本” ——面向長期、具有更高風險承受能力的基金——來支持新興產業。
上周早些時候,中國還設立了第三個計劃中的國家支持投資基金,注冊資本為 3440 億元人民幣(460 億美元),以促進其半導體產業的發展。
根據專業服務網絡畢馬威和中關村獨角獸公司發展聯盟上個月在北京編寫的報告,中國總共擁有 369 家獨角獸企業,平均價值 38 億美元,其中專注於人工智能 (AI) 和半導體領域的公司占據主導地位。
但根據胡潤研究院上月發布的2024年全球獨角獸指數,中國在獨角獸集群規模方面仍然落後於美國。
該指數顯示,在全球獨角獸企業總數1,453家的情況下,美國有700多家,中國有340家;而去年中國新增獨角獸企業數量為56家,比前一年的74家有所下降。
2015年至2018年,中國這個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曾被視為獨角獸的沃土,其廣闊的市場、豐富的應用場景催生了更多的獨角獸。
但2018年以來,受中美貿易戰、地緣政治競爭加劇、西方科技遏制、去風險化、脫鉤化等戰略影響,中國獨角獸企業增長放緩。
國際律師事務所博欽北京分所合夥人James Zimmerman指出,中國政府近年來的政策轉變表明,“中國的科技領域不再是創新人才的避風港”。
他補充說,那些試圖追隨之前成功公司腳步的初創企業卻目睹了北京方面“粉碎了科技公司的雄心”。
報告還發現,369家中國獨角獸企業中超過70%獲得了具有國際背景的基金的投資,但齊默爾曼警告稱,中國與西方關系的減弱將阻礙未來的跨境合作。
“初創企業也對北京在世界上的地位感到擔憂,因為地緣政治緊張局勢繼續阻礙中國企業融入全球市場。初創企業需要一條通往全球整合的道路,”他說。
但去年,美國總統拜登簽署了一項行政命令,限制美國對中國敏感技術的投資,包括半導體和人工智能。
去年,美國國會小組還對四家美國風險投資公司在中國的半導體和人工智能業務展開了調查。
齊默曼還表示,為了在中國形成競爭和成功的格局,初創企業需要看到一個促進充滿活力的創新和信息共享生態系統的政策環境。
在這樣的背景下,北京方面正在利用耐心資本來資助中國的初創企業和技術自給自足運動。
中國在4月份的政治局會議上強調,需要有長期資本來資助新興產業,並強調要具有更強的前瞻性思維和高風險承受能力。
4月30日召開的會議指出: “培育新優質生產力、增強未來產業發展後勁……要積極發展風險投資,做大耐心資本。”
周二,官媒《經濟日報》的一篇社論也進一步闡述了注入更多耐心資本來資助初創企業的必要性。
社論指出:“要引導耐心資本加大對技術密集型(中小企業)的投資……政府要制定政策、創造良好環境,鼓勵中長期資金前期投資、投小微企業、投真正的技術”。
“耐心資本並不忽視回報,而是通過延長評估周期、提前布局,抓住初創企業的成長潛力。”
杭州機器人初創企業若比鄰機器人聯合創始人Qiu Yufeng表示,像他這樣的公司需要有耐心等待回報的資金。
他說:“(機器人技術的)專利要應用於市場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我希望大型基金和大型投資者能夠投資新技術。如果沒有資金等待,沒有人或初創公司會費心去創造新發明。
“現在的投資者都偏愛短期、快錢的項目,我認為這不利於科技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