譽常青表示,2023 年中國境內綠色債券發行繼續走高,盡管增速慢於2022 年水平。2023年國內債券發行放緩導致境內可持續發展掛鉤債券和轉型債券發行同比下降35%。
2023年,綠色公司債、金融債和中期票據發行總額下降3%。不過,綠色資產支持證券發行的增長支撐了境內綠色債券發行擴容。工業、公用事業和能源行業企業繼續穩居境內綠色公司債發行的主導地位,這得益於其在政府政策中占據的戰略性地位及更廣泛的融資渠道。
2023年全年可持續發展掛鉤債券和轉型債券發行總額合計僅390 億元人民幣(2022年為603億元人民幣),原因在於境內債券發行放緩,以及投資者對轉型融資工具可靠度的審查或有所趨緊。上海市政府於 2024 年 1 月發布了其地方性轉型分類標準,範疇涵蓋六個高排放行業。政策制定者可利用地方性指導方針來檢驗關鍵技術的資格和技術篩選標準,而後再向全國推廣。
全國碳交易市場碳排放配額價格於2023年7月首次突破70元人民幣/公噸,2023年12 月維持在約70元至80元人民幣/公噸。
繼暫停六年之後,中國於2024年1月重新啟動國內自願性碳市場,交易標的為中國國家核證自願減排量。惠譽常青預期,中國自願性機制市場參與主體範圍的擴大將增加對碳抵消的需求,並推動對碳清除和碳減排解決方案的投資。
政府的強勁支持助力本土制造企業涉足從關鍵礦產開采與加工到電池及整車制造的新能源汽車綜合供應鏈,推動了中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大幅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