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X168財經報社(亞太)訊 中國人民銀行(中國央行)行長潘功勝周末表示,中國正在逐步化解一系列金融風險,並將繼續實施支持性貨幣政策,確保經濟複蘇。他指出,該國地方債務已下降,高風險中小銀行數量較峰值“減少近一半”。
潘功勝周六(8月24日)受訪時表示,地方政府融資平台數量和未償還債務水平持續下降。地方政府融資平台是代表省和市借款的公司,主要用於融資道路和港口等基礎設施項目。
據香港《南華早報》(SCMP)報道,潘功勝表示,這些融資平台的“大多數”到期債務都得到了展期、重組或置換,並補充稱,地方政府債務的融資成本已“大幅”下降。
(來源:SCMP)
他還補充,高風險中小型銀行的數量“較峰值減少了近一半”。
他指出,中國央行將努力引導信貸合理增長、企業和居民融資成本穩步下降,保持人民幣匯率基本穩定。
潘功勝表示,鼓勵金融機構加大對薄弱環節或重點領域的支持,更有針對性地滿足合理消費融資需求,研究加強宏觀政策協調的措施。
“下一步,我們將加強逆周期、跨周期調節,着力穩定預期、提振信心,支持經濟回升勢頭鞏固增強,”潘功勝續稱。
報道提到,中國地方政府債務壓力只是中國經濟面臨的諸多不利因素之一。中國房地產市場也陷入長期低迷,7月一些關鍵貨幣供應量和銀行貸款數據也反映出信貸需求疲軟。
官方數據顯示,中國7月份新增銀行貸款僅為2600億元人民幣,約合365億美元,創15年來新低,較上年同期減少859億元。
同月,中國的M1貨幣供應量,包括流通現金和企業活期存款,被視為私營企業信心的主要指標,同比下降6.6%,至曆史最低水平。
中國第一季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5.3%,強於預期,但第二季略有放緩,為4.7%。國內消費和收入增長仍然低迷。
7月22日,在中國高層會議結束幾天後,中國央行下調了關鍵短期政策利率和抵押貸款參考利率,分析師預計未來幾個月還將出台更多寬松政策。
由於中美利差過大導致人民幣面臨貶值壓力,中國央行將保持人民幣匯率穩定作為降低資本外流風險的首要任務。 荷蘭國際集團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宋琳在Lynn Song報告中表示:“經濟增長疲軟可能會導致中國央行進一步放松貨幣政策,鑒於利率保持在低位,且國內資產的風險偏好仍然有限,仍然存在一定程度的資本外流壓力。”
總體而言,分析師預計,在持續的政策支持下,中國政府今年約5%的增長目標有望實現,但消費複蘇仍不確定。
潘功勝此前受訪時強調,中國采取措施遏制三大金融風險:地方政府債務、房地產和中小銀行。
中國央行在《2023年金融穩定報告》中表示,高風險銀行共有337家,總資產6.63萬億元,全部為中小型銀行。
中國國家金融監督管理局(NFRA)上周指出,將加強對中小金融機構大股東的監管,控制其金融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