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X168財經報社(亞太)訊 香港《南華早報》(SCMP)報道,人口老齡化致中國企業“銀發經濟”黃金需求。香港貿易發展局研究主管範Irina Fan表示,現在許多老年人身體健康、精力充沛、時間充裕,購買力強。
報道表示,最近在上海一家小型超市,顧客們驚訝地發現成人紙尿褲的選擇比嬰兒紙尿褲還要多。隔了幾條過道,在奶粉區,他們也發現了類似的趨勢,成人紙尿褲的選擇比嬰兒紙尿褲要多。
“高鈣低脂奶粉特別受歡迎,”一位店員說。“現在買成人奶粉的人也不少。”
隨着人口老齡化,中國領導層和商界面臨巨大挑戰。2023年,60歲及以上人口數量達到近2.97億,占總人口的21.1%。
但是,這些老年人擁有豐富的資源和活躍的生活方式,正日益成為各種產品和服務的目標群體。
Irina表示:“許多老年人身體健康、活躍、時間充裕,購買力強。”
中國日益壯大的老年群體經曆了一段前所未有的經濟擴張時期。
(來源:SCMP)
自1989年以來,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平均每年增長近9%。一些公司已經開始從轉型中獲益,以應對這個蓬勃發展的市場。
世界黃金協會(WGC)發布的數據顯示,中國7月份黃金淨進口量增長17%,為3月份以來首次增長,黃金價格或將因此獲得支撐。上周,以北美基金為首的黃金淨流入量小幅增加8噸,約合4.03億美元。
凱投宏觀(Capital Economics)分析師在8月早些時候指出, 黃金儲備的暫停購買只是暫時的,因為在全球緊張局勢加劇、經濟不確定性以及不斷努力擺脫美元的背景下,“中國的淘金熱還將持續很長時間”。
他們表示:“在央行購買、實物黃金需求強勁以及ETF持有量激增的背景下,中國似乎是今年早些時候金價上漲的主要推動力。”
“展望未來,我們認為,隨着本十年中國經濟放緩,中國對黃金的需求將會增加。這將給金價帶來上行壓力,並可能成為未來幾年黃金市場波動的更大根源。”
而且,對黃金表現出興趣的不僅僅是中國央行。該分析師稱:“隨着中國央行購買黃金,中國的實物黃金需求也已升至疫情前的水平。”
“至關重要的是,ETF和期貨合約等‘紙黃金’資產需求的激增似乎為中國黃金熱潮火上澆油,”他們補充道。“這種需求在中國的需求中所占比例遠小於西方,但例如,在2月至4月的價格上漲期間,流入中國ETF的資金量超過了北美ETF的資金流出量。”
盡管凱投宏觀預計未來十年黃金需求將上升,但他們表示,短期內中國央行可能會繼續暫停進一步購買,直至金價從曆史高位回落。
黃金的最大利好因素之一是,黃金仍只占中國儲備的一小部分,而且隨着中國繼續擺脫對美元的依賴,凱投宏觀認為,黃金將有助於填補這一空白。
他們表示:“鑒於中國央行擁有3萬億美元的儲備資產,但目前持有的5%都是黃金,中國央行可能成為全球市場的主要參與者。”
他們指出:“從這個角度來看,如果中國央行將黃金的份額提高到與印度9%的份額一致,這將與央行對15000噸左右黃金的需求相一致,相當於2023年全球黃金需求的30%左右。如果這些購買分10年進行,每年將使黃金需求增加約3%,這肯定會支撐金價。”
因此,盡管他們認為中國央行的需求在短期內仍將保持在低位,但凱投宏觀預計,在未來十年,隨着中國經濟應對各種不利因素,中國央行和中國公民的黃金購買量將再次增加。
“宏觀經濟前景不佳和投資選擇匱乏正日益推動中國投資者購買黃金,再加上中國央行的戰略性黃金購買,中國需求的變化將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能影響全球金價,”他們總結道。“因此,隨着中國本十年的經濟增長率跌至2%,我們可能會看到更多價格波動,其中大部分都會導致價格上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