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X168財經報社(香港)訊 分析人士稱,在印度限制小麥和蔗糖出口後,大米可能成為印度的下一個食品保護主義目標。由於大米是一種重要的主食,此舉可能對全球糧食安全造成毀滅性的影響。
印度對小麥和蔗糖出口的限制在全球市場引發了衝擊波,因為這標誌着食品保護主義的升級,一些國家已經切斷了本地種植的供應流向世界。在小麥和玉米等作物價格飆升之際,作為全球頭號大米出口國的印度若采取類似舉措,將可能使數百萬人陷入饑餓,並加大通脹風險。
“政府已經對小麥出口實施了限制;限制大米出口只是時間問題,”Yes Bank Ltd.的經濟學家Radhika Piplani說。她補充說,挑戰在於,這些限制措施是否會降低食品價格,以及在什麼時間框架內。
據一位知情人士透露,一個負責跟蹤基本大宗商品價格的部際委員會在會議上討論了大米庫存狀況。但該委員會決定,目前沒有必要限制大米出口,因為印度有巨大的庫存,這位不願透露姓名的人士說,該信息屬於機密。
“限制大米出口是一種可能,”位於艾哈邁達巴德的印度管理學院農業管理中心助理教授Poornima Varma說。她說:“政府可能覺得有必要用大米代替小麥,以抑制國內通脹,保障糧食安全。”
在印度人的飲食和食物配給體系中,大米與小麥密切相關。政府為糧食援助計劃購買的小麥預計將不到一年前水平的一半,當局計劃分發更多的大米,這促使人們預計政府將希望確保廉價大米的充足供應。印度已經儲備了足夠多的大米,價格已經穩定。
“這些大米的公共儲備足以滿足國家的公共分配需求,即使由於目前的小麥情況,大米的定量有所增加,”聯合國糧農組織的經濟學家Shirley Mustafa說。
大米一直是幫助防止世界糧食危機惡化的主要糧食。由於烏克蘭戰爭中斷了主要糧倉的供應,小麥和玉米的價格一路飆升,而大米的價格由於充足的產量和現有的庫存而一直處於低位。
如果印度決定限制大米出口,這種前景可能會改變。這可能會促使其他國家效仿類似的做法,就像越南在2008年糧食危機期間所做的那樣,當時越南也限制了大米出口。亞洲生產和消費了約90%的大米,其中印度占全球貿易的40%。
“該國的大米供應充足,沒有必要禁止或限制出口。”大米出口商協會主席B.V. Krishna Rao說,“如果政府仍想施加數量限制,這可能是一種政治呼籲,出於國家利益,貿易商會歡迎這種做法。”
印度總理納倫德拉·莫迪(Narendra Modi)領導下的經濟領導人正在采取協調一致的行動來應對通脹,尋求減緩價格上漲,減輕對消費者的影響。零售通脹正處於八年來的高點,這是一個政治敏感問題,可能會影響人們在選舉中的投票方式。
曆史提供了一些關於限制大米出口可能產生何種後果的指導。在2007-08年的糧食危機期間,印度面臨小麥價格飆升,決定限制出口。政府為糧食分配計劃購買了更多的大米,而不是小麥。為了確保大米的廉價和充足供應,官員們在2007年10月禁止了非印度香米的出口。
Kotak Institutional Equities的高級經濟學家Suvodeep Rakshit說,限制大米出口的決定將取決於未來幾周的價格走勢。稻子就要播種了,產量取決於天氣。他說,如果季風不穩定,大米價格飆升,出口很可能會受到抑制。
大米是根據它的長度和形狀來鑒別的。印度香米是一種長粒米,以其獨特的香氣而聞名。2021-2022年,印度香米出口總量為395萬噸,而非印度香米出口總量為1726萬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