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X168財經報社(北美)訊 隨着印尼棕櫚油出口迅速增長,俄羅斯本季小麥產量大增,農產品價格下跌。有跡象表明,全球食品供應前景的改善。
因為印度尼西亞增加了出貨量,馬來西亞毛棕櫚油期貨進一步跌入熊市,周一(6月20日)下跌約9%後,周二又下跌1.8%。同時,芝加哥小麥和玉米期貨價格均跌逾2%。
印尼周一發出了140萬噸棕櫚油出口許可,該國是全球最大的棕櫚油生產國。此前,印尼暫時禁止棕櫚油出口以冷卻國內食品通脹,,從而推動了棕櫚油價格飆升,但在國內外的壓力下,該國稍後被迫放開出口管制。
在芝加哥,由於假期後交易恢複,北美小麥供應前景正在回升,而分析師繼續上調對俄羅斯小麥收成的預估,在春季天氣有利後,預計該收成將接近或達到創紀錄水平。
俄烏衝突爆發後,全球糧食供應形勢進一步趨緊,烏克蘭是產糧大國,衝突導致該國難以對外運輸糧食。烏克蘭小麥出口約占全球的10%,該國還是全球第一大葵花籽生產國。
日前這種下降,為世界各地面臨迅速增加的生活成本和日益嚴重的糧食不安全的消費者提供了一些緩解,聯合國的食品價格指數已從3月份的創紀錄高位回落。
Maybank投資銀行集團的經濟學家Chua Hak Bin表示:“有跡象表明,全球糧食危機可能已經接近頂峰。棕櫚油的暴跌將減輕食用油價格的壓力。”
印度尼西亞正在加快棕櫚油運輸以“清除”其溢出的庫存,此舉將挑戰來自競爭對手馬來西亞的貨物。數據顯示,馬來西亞6月前20 天的出口較上月下降10%以上。印度和歐洲的銷量下降,但中國的銷量有所增加。
上海鋼聯電子商務控股有限公司駐山東分析師陳斌(音譯)表示,中國食用油價格的上漲可能會隨着棕櫚油供應的恢複而告終。
陳同時指出鑒於棕櫚油是世界上最常見的食用油,同時也是食品加工行業的關鍵原材料,它的價格下跌將顯著緩解全球食品通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