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X168財經報社(北美)訊 新興市場公司四個季度以來首次出現盈利不及預期的情況,這表明新興市場比發達國家受到的拖累更大,包括疫情封鎖,通貨膨脹激增和烏克蘭戰爭。
根據彭博社匯編的數據,MSCI新興市場指數中的公司的加權平均每股收益比12個月前的預期低6.5%。迄今為止,在已經公布季度業績的75家公司中,每4家公司中只有1家超過了以美元計算的預測,而標準普爾500指數中每5家公司中就有4家。
盈利受挫是最強烈的跡象,表明新興經濟體因增長放緩和供應中斷而帶來的痛苦比大宗商品牛市帶來的提振要大得多。這也導致了MSCI新興市場指數內部的分歧:原材料、能源和房地產公司的利潤超出預期,而消費行業、工業和公用事業的公司則落後最多。
增長放緩
當發達國家正在從新冠疫情中走出來的時候,新興經濟體仍然處於困境之中,遭受着癱瘓的停工和活動的放緩。預計今年的實際經濟增長將下降2.4個百分點至4.1%。中國是受影響最嚴重的國家之一。3月份的數據顯示,即使在對上海實施遏制措施之前,零售業銷售也出現了最大的萎縮,失業率激增至2020年初以來的最高值。
紐約GW&K投資管理公司的資金經理Tom Masi和Nuno Fernandes在一封電子郵件中寫道:“中國在本季度尚未反應出封鎖的影響;因此,看到這一點反映在第二季度的收益和指引中並不令人驚訝。”
價格和供應衝擊
新興經濟體正處於以供應為主導的通貨膨脹衝擊的陣痛中,特別是像印度和土耳其這樣依賴能源進口的國家。即使是中國也不能幸免於這種壓力。中國的能源消費控制已經造成了巨大的電力短缺和工廠門的通貨膨脹率的飆升。彭博經濟學的分析顯示,供應方的能源衝擊使生產和價格朝着相反的方向發展。
融資成本的上升
飆升的債券收益率已經結束了新興市場政府十年來的廉價借貸,使他們的再融資成本上升,對其掙紮的經濟進行財政支持的空間很小。根據彭博社對當地貨幣債券的測算,自大流行開始以來,平均融資成本已躍升128個基點至4.74%。自2021年1月以來,美元借貸成本幾乎翻了一番。
同時,對於新興市場的公司來說,更高的利率正在拖累企業利潤。現在,企業支付的借款比11個月前多了近3個百分點。
迪拜East Capital International的資金經理Emre Akcakmak說:“由於新興市場信貸利率的增長速度高於發達市場,財務費用正在上升,這意味着對企業利潤率的影響更大。”
中國科技業的麻煩
如果說疫情封鎖和供應衝擊還不夠,中國的科技和消費互聯網公司還面臨着監管風險,進一步破壞了它們的盈利前景。納斯達克金龍中國指數的追蹤12個月收益已跌至十年前的一半,而利潤預期已降至五年來的最低點。
GW&K的Masi和Fernandes說:“至於今年剩下的時間,影響全球經濟增長的兩個最重要的因素將是央行加息和中國處理疫情的影響。現在確定兩大風險因素將如何影響股市還為時過早,但目前,新興市場的股票似乎對最壞的情況有所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