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X168財經報社(香港)訊 中國半導體受到美國制裁清單鉗制,再加上荷蘭ASML站穩選擇美方立場,促使中芯國際即使有雄厚資金撐腰,也呈現出有錢也買不到關鍵極紫外光(EUV)設備的窘境。台媒“自由時報”與港媒“南華早報”皆披露,即使中芯國際重金聘雇蔣尚義與梁孟松等2名前台積電高管坐鎮也無用,想要追趕晶圓代工領頭羊台積電更是天方夜譚。
南華早報31日以長篇幅文章報道,談到中芯國際發展現況與阻礙,文章中直接不諱言表明,中芯國際人才大多都來自台灣,並且鎖定台積電為其挖角目標。
報道中特別介紹,中芯國際重金聘雇的2名台積電前高管,就是梁孟松與蔣尚義,梁孟松目前擔任聯合首席執行官,而蔣尚義則擔任副董事長。
報道也補充,中芯國際是中國目前最大且最先進的晶圓制造商,身負半導體自給自足的重要責任,並且獲得中國政府大力支持。
今年期間,中芯國際陸續重金投入在上海、北京與深圳建蓋3座新的晶圓廠房。資料顯示,中芯國際深圳新廠投資額估23.5億美元,預計明年將投產,產品定位於12吋28奈米及以上驅動IC及電源管理芯片等,目標月產4萬片。
北京新廠同樣是12吋晶圓廠,總投資約為人民幣497億元,預計2024年投產,月產10萬片。上海新廠預計投資88.7億美元,為12吋晶圓廠,月產能達到10萬片,目前尚不知何時投產。
台媒“自由時報”在報道中強調,盡管獲得中國政府資金支持,中芯國際目前只能在成熟制程上競爭,新廠也是28奈米或更低制程為主。
文章引述南華早報所直言,以TrendForce 的數據觀察,前10大晶圓代工廠中,中芯國際雖然躋身第5名,但光看第一季度的收入卻僅略高於10億美元,與排名榜首的台積電相形見絀。
兩篇報道皆認為,中芯國際無法獲得荷蘭ASML所提供的EUV設備技術,意味着無法生產更先進的晶圓,想要追趕台積電難上加難。
而根據聯合報所指,中芯國際在追趕前頭之際,也面臨着後面企業的追趕。中芯國際現為全球第五大晶圓代工廠,與老四格芯(Global Foundaries)市占率都約5%,僅差老三聯電約2個百分點,中芯大擴產頗有“坐五、望四,搶三”的姿態,掀晶圓代工三哥爭奪戰戰火。
面對中芯國際擴產來勢洶洶,格芯與聯電也都有擴產計劃,借此搶搭晶圓代工供不應求商機之際,也讓晶圓代工三哥爭奪戰更有看頭。其中,格芯規劃在美國與新加坡蓋新廠,並有意斥資60億美元擴大車用芯片產能,並啟動IPO計劃募資;聯電也將擴大台灣與廈門28奈米產能,並宣布未來三年於台灣南科投資1500億元擴產。
根據市調機構集邦科技統計,今年首季全球晶圓代工龍頭是台積電,市占率約55%;三星以市占率17%居次;第三為聯電,市占率為7%;格芯、中芯分居第4、第5名,市占率都在5%左右。
市場擔憂在各廠積極擴產之下,明年可能面臨轉折,但業界認為,中芯國際新產能不會那麼快開出,再加上各自有制程上的競爭優勢,不怕中芯國際競爭。而中芯國際此次擴產,均鎖定成熟制程。
Isaiah Research最新分析指出,中芯也將在北京中芯京城擴產,2024年最大月產能可達4.5萬至5萬片。
中國半導體“不能說的秘密”!台媒曝光中芯國際:曾竊取台積電技術遭罰款 梁夢松泄露商業機密給三星
【廣告】高勝率訓練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