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X168財經報社(香港)訊 2023年第一個交易日,中國股市三大指數集體低開。盡管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報6.9475,調升171個基點,但累跌與外資減持潮的影響力在報告中展露無遺。中銀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管濤強調,人民幣匯率從2022年底到2023年,觸底反彈在握。
今天(3日)開盤,滬指報3087.51點,跌0.06%;深成指報11003.05點,跌0.12%;創指報2339.98點,跌0.29%。
香港恒生指數開報19570,跌210點或1.07%,主板成交9.94億元。恒生中國企業指數報6624,跌80點或1.2%。
恒生科技指數報4081,跌47點或1.15%。
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報6.9475,較前一交易日上調171個基點。前一交易日中間價報6.9646,在岸人民幣收盤價報6.9514。
盡管調升,但人民幣累跌的行情仍未真正脫離。
(來源:Trading View)
中國央行數據顯示,2022年11月中國債券發行量超過5.06萬億元人民幣,約合7265.3億美元。
根據中國人民銀行的數據,當期國債發行量為9237.5億元,地方政府債券發行量為2468.9億元。
同期金融債發行量9542.6億元,企業信用債發行量近1.08萬億元。
數據顯示,11月信貸資產支持證券發行量276.8億元,同業存單發行量1.8萬億元。
據該行稱,截至11月底,托管的未償債券總額為144.5萬億元。
方正證券指出,我們仍然維持本輪行情是底部反轉的判斷,主要是因為本輪盈利快速下行周期已經結束,疊加短期負面因素的影響正逐漸消退,展望後市,我們積極看多。
該機構補充,從以往的經驗來看,A股市場在2023年初1月份變盤的概率極大,同時底部反轉行情更偏於輪動特征,本輪行情自2022年10月底回升以來,以地產和食品飲料為代表的地產消費板塊表現突出,在一月份年初這個時間點上,結構上建議關注成長風格的機會。
另外,從名義經濟增速的角度上看,2023年基本經濟畫像類似2013和2019可能性大,類似2016-2017可能性小,這種環境下,成長股預計還是會有更好的機會。
管濤:人民幣外匯儲備變動
以當地貨幣計值,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披露的八種主要儲備貨幣中,2022年第三季度,僅有美元、瑞郎和人民幣外匯儲備規模減少;2022年前三季度,則僅有美元、歐元和人民幣外匯儲備規模下降。不論從第三季度還是前三季度的情況看,絕大部分非美貨幣的外匯儲備規模以美元計值均出現下降,僅瑞郎儲備規模前三季度略有增加,主要反映了當地貨幣對美元匯率貶值產生的負估值效應。
人民幣外匯儲備規模及其儲備市場份額減少,一方面反映了人民幣匯率貶值的影響。2022年第三季度,人民幣匯率中間價累計下跌5.5%,由此導致的境外持有境內人民幣金融資產折美元減記的負估值效應約合169億美元,相當於同期人民幣外匯儲備規模降幅的78.1%;2022年前三季度,人民幣匯率中間價累計下跌10.2%,由此產生的負估值效應合計約332億美元,貢獻了同期人民幣外匯儲備規模降幅的84.0%。
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同期外資減持境內人民幣金融資產的影響。全球人民幣外匯儲備主要擺布在中國境內人民幣記賬式國債和政策性銀行債上。據中央結算公司統計,2022年前三季度,外資累計淨減持這兩類境內人民幣金融資產1858億元。全球人民幣外匯儲備規模相當於境外機構持有這兩類金融資產之比,由2021年四季度末的60.8%反彈至2022年三季度末的68.8%,回升8.1個百分點。這表明在本輪外資減持潮中,境外貨幣當局相對理性,是人民幣債券資產的堅定持有者。
(來源:新浪)
2022年10和11月份,外資月均合計淨減持記賬式國債和政策性銀行債129億元人民幣,低於前9個月月均淨減持規模37.7%。同時,第四季度人民幣匯率觸底反彈,當季累計回升1.9%,匯率變動對全球人民幣外匯儲備規模的影響將由負轉正。預計2022年第四季度,全球持有人民幣外匯儲備規模及其份額將會再度回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