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X168財經報社(香港)訊 高盛上周發布悲觀報告,下調中國農業銀行、工商銀行和興業銀行的評級,導致股價暴跌。外媒周三(7月12日)援引消息人士的話說,中國國家金融監管總局與幾家最大的中國銀行進行了溝通,並要求它們做出適當反應,但沒有給出具體指導。
據高盛表示,中資銀行在盈利受到擠壓的同時,無法保持撥備、資本和股息的良好平衡。
彭博社報道稱,中國要求銀行對高盛集團分析師針對銀行業的悲觀研究報告做出回應,突顯出隨着經濟放緩,中國方面對負面市場評論的敏感性日益提高。
(來源:Twitter)
招商銀行在上周五的一份澄清聲明中回應了高盛的報告,稱其“誤導一些投資者”,且分析“不合邏輯”。
公眾對高盛研究的強烈反對,讓人們關注中國為消除投資者對市場和經濟負面情緒所做的努力。一位著名財經作家和他的兩名同行,因在6月下旬傳播有關股票的“負面和有害信息”而被社交媒體平台停職。
在7月4日發布的報告中,以中國銀監會前官員Shuo Yang為首的高盛分析師強調了貸款機構面臨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分析師表示,潛在的損失可能會削弱盈利增長,損害資本積累,從而影響股息支付水平。
這並不是華爾街研究第一次在中國引起爭議,上一次備受矚目的事件涉及摩根大通公司2022年對中國互聯網公司的“不可投資”看漲期權,最終導致該券商在股票上市中失去了高級承銷商的職位。
這一事件突顯了全球銀行擴大在華業務的同時,仍讓客戶能夠獲得有關中國動蕩市場的坦誠研究的機會時所面臨的棘手道路。
高盛發布報告之際,投資者對中國負債累累的地方政府融資平台的健康狀況日益擔憂。在一些國有銀行開始向地方政府融資平台提供額外信貸支持後,人們開始擔心銀行可能因這些地方政府融資平台債務而蒙受損失。
中國的銀行股已經遭受重創,截至周二,彭博資訊銀行業指數較今年5月份的高點下跌了14%,市值蒸發780億美元。
在中國貨幣寬松和貸款需求不溫不火的壓力下,當局要求銀行擴大債務減免以幫助陷入困境的房地產行業,銀行面臨着新的挑戰。
高盛在不到三個月內兩次下調目標價的招商銀行辯稱,該報告計算潛在損失的方式“不合邏輯”,“缺乏基本常識”,並高估了其對地方政府融資平台的敞口。
中國宏觀基金上海半夏投資管理中心周一反駁高盛報告,稱這家美國銀行關於地方政府債務將降低中資銀行利潤,並推高不良貸款的預測,很可能被證明是錯誤的。中國官媒上周敦促市場,不要基於“悲觀假設”對中資銀行采取悲觀看法,這是對事實的“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