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簡切換

FX168財經網>股市>正文

反駁高盛“唱空”研報!花旗、瑞銀和大和資本為中資銀行辯護

文 / TIER 來源:FX168

FX168財經報社(香港)訊 針對高盛集團(Goldman Sachs Group Inc.)一份批評性報告,越來越多的機構為中資銀行辯護。與此同時,中國不斷惡化的債務危機引發對危機蔓延的擔憂。

花旗集團(Citigroup Inc.)、瑞銀集團(UBS Group AG)和大和資本市場(Daiwa Capital Markets)認為,中國的銀行將在不削減股息的情況下承受地方政府壞賬和手續費收入減少的壓力。

這些機構表示,這是因為中國政府需要國有銀行的派息來為支出提供資金,而且中國的資產負債表狀況穩健。這是對高盛分析師此前下調中資銀行評級和目標股價的反駁。

大和資本市場銀行業分析師Michael Zeng表示:“財政部有保持股息支付比率穩定的動機。”Zeng補充說,作為大多數國有銀行的控股股東,現金分紅是政府的“主要收入來源”。

(截圖來源:彭博社)

自5月初以來,中國銀行類股已下跌12%,估值接近曆史最低水平。中國政府要求銀行通過降息和擴大貸款來支持經濟增長。

盡管高盛同行的反駁可能為中國官方媒體和金融機構的齊聲批評提供支持,但它們也突顯這家華爾街銀行在中國經濟複蘇關鍵節點上的看空立場。

彭博匯編的數據顯示,迄今為止,高盛仍是唯一一家對中國工商銀行(Industrial and Commercial Bank of China Ltd.)和中國農業銀行(Agricultural Bank of China Ltd.)給出賣出評級的經紀商。中國最大的銀行中國工商銀行有24條買入或增持建議。

在7月4日發布的報告中,高盛分析師強調了銀行對地方政府債務敞口的風險。分析師們表示,潛在的損失可能會削弱盈利增長,損害資本積累,從而影響派息水平。

鑒於中資銀行的估值較低,它們的派息是吸引投資者的一個關鍵因素。MSCI中國指數成分股公司將其2022年收益的近三分之一返還給股東,這意味着股息收益率超過7%。

這是美國競爭對手的兩倍多。包括工商銀行在內的幾家最大的銀行多年來一直保持着30%左右的派息率。

瑞銀大中華區金融股票研究主管May Yan表示,中資銀行“從收益率的角度來看肯定具有吸引力”。大型國有銀行“將盡最大努力維持股息水平”。她補充稱,更糟糕的情況可能已經反映在價格中。

高盛發布報告之際,就連中國國家養老基金也在削減對高風險地方政府融資平台發行的債券的敞口。與此同時,大型國有銀行已開始向中小企業發放超長期限和臨時減息貸款。政策制定者還敦促貸款機構降低5.4萬億美元住房貸款的再融資成本。

不過,花旗集團分析師上周表示,中國的銀行應該能夠承受這種壓力。

以Judy Zhang為首的花旗分析師在一份報告中寫道:“過去10年,中國的銀行積累了大量的反周期撥備,這些撥備可以用來幫助緩衝盈利增長和資本生成,而無需降低派息率。”

招商銀行(China Merchants Bank Co. )投資者關系部7月10日發布《關於高盛報告涉及CMB有關問題的澄清》,稱從該行收到的投資者問詢和反饋來看,高盛的判斷對部分投資者產生了一定的誤導,並引發投資者對招行資產質量的擔憂,該行有必要對相關情況進行澄清。

該份澄清文件中直指高盛研報關於招行的表述存在計算邏輯錯誤、地方政府融資平台債務數據錯誤等問題。

招行投資者關系相關負責人表示:“高盛報告確實引發部分投資者擔憂招行的資產質量。招行對高盛的報告進行澄清,是引導投資者該如何看待招行的資產質量問題。當然,澄清說明中使用的是2022年年報數據,沒有使用新數據。”

招商銀行表示,截至2022年底,其資產負債表上的地方政府融資平台貸款約為人民幣1326億元(約合183億美元),遠低於高盛估計的人民幣1萬億元。

上海半夏投資管理中心(Shanghai Banxia Investment Management Center)7月10日也駁斥了高盛報告,稱這家美國銀行有關地方政府債務將拖累中資銀行利潤並推高其不良貸款的預測可能會被證明是錯誤的。

中國政府支持的《證券時報》7月7日在一篇社論中稱,高盛將中國一些主要銀行的評級下調至“賣出”,這是基於“悲觀的假設”。

《證券時報》稱,高盛在其中提出一系列基於“若幹悲觀假設前提”的判斷,包括招行的公司債券和影子信貸等風險引起的隱含損失率高達25%;平安銀行和招行擁有最大的房地產風險敞口,占總資產的8%和6%;興業銀行“資產負債惡化”等等。

文章指出,或許是市場負面反饋較多,周四高盛稱相關研報並非“唱空”銀行股,其評級行為也並非渲染悲觀情緒。但無論說法如何,高盛的結論仍是明確的,即對5家銀行給予“賣出”、3家給予“中性”評級。《證券時報》稱:“基於悲觀假設看空中國銀行基本面並不可取,很大程度上存在誤讀。”

這並不是華爾街的研究首次在中國引發爭議。上一次引人注目的事件是去年摩根大通(JPMorgan Chase & Co.)對中國互聯網公司的“不值得投資”呼籲,最終導致這家券商失去一家上市公司的高級承銷商角色。

分享
掌握最新全球資訊,下載FX168財經APP

相關文章

48小時/周排行

最熱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