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X168財經報社(北美)訊 周四(1月2日)發布的一份文件顯示,中國商務部提出了新的建議,擬對一些用於制造電池部件和加工關鍵礦物(如鋰和镓)的技術實施更嚴格的出口限制。
這些措施一旦實施,將成為中國近年來針對關鍵礦產及其加工技術采取的又一系列出口限制和禁令,彰顯了中國在這些領域的全球主導地位。
中國此舉恰逢美國前總統唐納德·特朗普本月晚些時候即將開啟第二任期之際,預計其政府可能會對包括中國在內的其他國家實施新的關稅和貿易限制。這種背景下,中國的出口限制提議顯得尤為引人注目,或意在鞏固其在全球鋰加工市場的主導地位。
咨詢公司Benchmark Mineral Intelligence的電池原材料主管亞當·韋伯(Adam Webb)表示,這些措施將幫助中國繼續保持對全球鋰加工的絕對控制。目前,中國掌控着全球鋰加工市場約70%的份額,這一環節是將鋰轉化為電動車電池核心材料的關鍵。
韋伯指出:“這些提議是為了鞏固市場份額,並確保中國國內電池供應鏈能夠持續生產鋰化學品。根據限制的具體實施程度,這可能對試圖利用中國技術生產鋰化學品的西方企業構成重大挑戰。”
擬議中的限制還可能影響中國主要電池制造商的海外擴張計劃,包括寧德時代(CATL)、國軒高科和億緯鋰能等龍頭企業。由於技術輸出可能受到限制,這些企業在海外市場上的競爭力可能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
除了鋰加工技術外,部分與镓提取相關的技術也將受到限制。镓是一種關鍵礦物,在高科技和新能源領域具有重要應用。限制其技術輸出或進一步加強中國在這一領域的技術優勢。
不過,公告中並未明確提議的變更將於何時生效。據悉,中國商務部已啟動公眾意見征詢程序,意見征集將持續至2025年2月1日。
這表明,最終政策的出台可能仍需一段時間,但一旦實施,將對全球電池和礦產供應鏈產生深遠影響。
這一提案反映出中國在鞏固自身戰略性資源優勢方面的堅定立場,同時也引發了外界對國際供應鏈穩定性的擔憂。對於試圖通過技術合作或本地化生產加強鋰化學品制造能力的西方企業來說,這一政策可能帶來更多的不確定性和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