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財政部4月份發了廣告,招聘新一任英國央行行長。到現在最終人選還沒定,時局卻已經大變。明年1月份卡尼卸任,到時和英銀道別的應該不只是這位“不靠譜男友”,可能還會有一些意想不到的“老朋友”。
別了,卡尼
卡尼任期的結束算得上是英國央行的一個里程碑,因為這是它300多年曆史中首次由一個外國人領軍。
2012年時任加拿大央行行長的卡尼否認會出任英國央行行長,記者問他是“不會還是永遠都不會”,卡尼答道:“兩者皆是”。然而2013年英國近代史上最年輕的財相——奧斯本還是勸服了卡尼,請動這位促使加拿大成為金融危機後恢複最快的發達國家的“大神”出山。
卡尼當時的條件是,任期從八年縮短至五年。後來的故事我們都看到了,英國經濟確實開始恢複,但2016年卻出了退歐公投這檔子事。盡管思鄉心切,卡尼還是兩次同意延長任期,決心為瀕臨危機的英國保駕護航。
即便如此,卡尼還是沒能等來他所期盼的“平穩退歐”。原本定於今年3月29日的英國退歐在梅姨與議會的拉鋸中一拖再拖,最後改期為今年的10月31日。梅姨無力回天,黯然離場。新上任的約翰遜則撂下狠話,到點就退,無論雙方有沒有達成協議。無協議退歐的可能性激增,英國今年的這個萬聖節可能會異常恐怖。
事不過三,這次卡尼不會再延長任期。如果英國真的因退歐陷入更嚴重的困境,人們也只能指望卡尼的繼任者了。
別了,利率正常化
而如今的形勢也意味着卡尼讓貨幣政策正常化的努力化為泡影。
金融危機後各國開始實施超寬松貨幣政策,經濟恢複增長後央媽們原本都準備收回彈藥,讓利率回歸此前的正常軌道。
卡尼從2014年就開始放出“口風”加息,但卻因種種原因遲遲沒有行動,也因此榮獲了“不靠譜男友”的雅號。直到2017年,英國經濟依然堅挺,英銀才實施了十年來的首次加息,去年8月份又加了一次。
但今年以來形勢急轉直下,梅姨與歐盟達成的協議在英國議會兩次三番通不過,梅姨沒辦法按照她的方式帶領英國執行民意退歐,英銀的加息周期也就此戛然而止。
英國的不確定性再度飆升,這不僅包括難以預料的退歐結果,還加上了政局的動蕩——新首相要扛下這付重擔着實不易。詳情可見:先別急着給英國新首相貼標簽 “唐寧街99天”將異常精彩?
與此同時,在退歐公投後意外堅挺的英國經濟也開始展現疲態。最新的官方數據顯示,英國經濟在今年二季度收縮,為七年來首次。
除了英國本土的迷霧重重,全球經濟環境也開始風雨飄搖。歐洲經濟放緩跡象明顯;美國經濟數據好壞不一,最近還出現了前幾輪都屢試不爽的經濟衰退預警——收益率曲線倒掛。
在這種情況下,全球央行的寬松潮隨之而來。美聯儲7月份降息;歐洲央行打開包括降息和重啟QE在內的寬松政策大門;日本也不甘落後地表態,必要時刻會咬緊牙關繼續降息。四大央行中,英國央行想要“獨善其身”,恐怕不易。
相關閱讀:美聯儲降息市場也沒給什麼好臉色 這些央媽們苦不堪言
哪怕英銀能撐到卡尼“走人”,估計離“用比金融危機時更少的彈藥投入到一場更為嚴峻的戰役”也不遠了。
別了,Easy模式
隨着卡尼離去的還有央行的Easy(簡單)模式。
其實卡尼當初是臨危受命。英國央行也已經從單一的制定貨幣政策職能兼容了維護金融行業穩定性的重任。但現在的形勢顯然要更加複雜。
除了上面提及的“彈藥不足”問題,卡尼的接任者還將面臨兩難境地。自從英國無協議退歐風險卷土重來,英銀就反複強調,一旦這成為事實,可能如市場所料降息,也可能加息。
降息比較好理解,英國經濟如果因無協議退歐所帶來的混亂而受到打擊,央行就應該降低借貸成本、注入流通資金,以提振經濟。三年多前英國退歐公投過後,英銀就用這一招穩定住了黑天鵝帶來的衝擊。
但事情並非如此簡單。當英國經濟前景受挫,央行又在降息,英鎊必然貶值,導致英國出口海外的商品變便宜,英國從海外進口的產品則變貴。如果這二者較量的結果是後者效果大於前者,英國本土就會出現通貨膨脹。而抑制通貨膨脹正是央行的主要職責。所以它就需要在此時加息。
英國退歐後會發生哪種狀況,新一任行長治下的英國央行又會如何應對,絕對是明年的一大看點。
現在呼聲最大的候選人之一——萊昂斯(Gerard Lyons)就對英國央行以往唯“通脹目標”是瞻的模式提出質疑。他認為相對於控制通脹,英銀應該將更多目光轉向促進經濟。
自1990年代以來,保持物價穩定就是英國央行的首要目標。東西太貴、漲價太快時加息,通脹放緩就降息。只有在物價穩定的前提下,英銀才致力於促進經濟增長。
萊昂斯說:“鑒於本土和全球進展,現在是時候重新審視怎樣才是最好的方式。舉例來說,是否應該改變通脹目標,或者像美國那樣通脹目標和增長就業兼顧?”
對此,有人持強烈的反對意見,“難道放寬貨幣政策怎樣都能刺激實體經濟?”曾任央行票委、現就職於英國國王學院的Paul Fisher指出,“貨幣政策可以控制通脹。長期來看就是這樣。經濟增長是因為實體,這是央行不能控制的。這是最基本的經濟法則。”
如果萊昂斯真的接任,卡尼離任後的央行可能會發生政策目標不再單一化的重大轉變。即使不是這樣,相對於之前的Easy模式,央行的生存環境將無可避免地切換至Hard(艱難)模式。
別了,央行的絕對獨立
上述提到的這位萊昂斯之所以呼聲最高,有兩個很重要的原因。其一,現任英國首相約翰遜在擔任倫敦市長時,萊昂斯曾擔任他的首席經濟顧問。其二,萊昂斯是堅定的退歐派。
和首相“關系鐵、三觀合”這種當選理由要擱在“卡尼時代”之前,簡直是無稽之談。因為像英美這樣的西方央行必須具有政治獨立性,一旦和國家首腦聯系過於密切,就會引起貨幣政策受政治驅使的擔憂。比如總統要大選,就施壓央行降息,造成股市上漲、經濟火熱的景象,但由此造成的過度通貨膨脹可能一發不可收拾。
然而,從美國總統特朗普最近頻頻痛批美聯儲的現象來看,這種局面似乎有被撼動的趨勢。
英國央行行長也有自己的難題。卡尼在退歐公投後雖然降息救市有功,卻並沒有收到什麼好評,反而得了不少罵名。原因是他預測英國經濟會因退歐受損,因此被批評幹涉政治。
卡尼在最近一次英銀決議後的媒體會上為自己伸冤——我們只是在盡準確預期經濟前景的本分。英國央行那次發布的通脹報告預期,英國有1/3的可能陷入經濟衰退,而記者指責卡尼對於英國退歐後的未來總是過於悲觀。
卡尼對於這種不斷被卷入政治相關話題的狀況也無可奈何,他在上次英國議會聽證會上毫不客氣地回擊向他提問的議員大人們:“退歐後怎麼制定貨幣政策是我們的事,但怎麼退歐是你們的事。”
當然,卡尼因退歐問題飽受非議也並不是完全無辜。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是,他只是不斷地唱衰,但卻沒給出解決方案,相反卻總是強調央行屆時能做的有限。
但包括萊昂斯在內的幾位候選人在此問題上卻可能有所改觀。他們幾乎都有在多國工作的背景。這讓他們在英國退歐後尋求更廣闊的國際貿易關系時大有用武之地。
同時他們在談及英國未來時,都更願意跳出退歐這件事所帶來的負面影響上,放眼更具意義的因素,比如如何提高產能、如何在人工智能、氣候變化等新興趨勢中為英國在國際舞台上博得一席之地。這些也許才是英國的企業和民眾所更加需要的。
但無論如何放眼未來,解決眼前的難題都是當務之急,而作為可能是英國正式退歐後的首任英國央行行長,卡尼的接任者怎麼也躲不開要牽扯與退歐相關的政治話題。這種時候,能與首相同心協力就顯得頗為重要了。
下一個八年,在英國央行300多年的曆史長河中也就是滄海一粟,但可能決定着英國在這一重要轉折期過後的興衰命脈。告別了這麼多重要的“老友”,英國央行的“後卡尼時代”如何,讓我們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