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投資者的情緒轉為謹慎。
上周全球股市一度飆升至曆史最高水平附近,強勁的經濟數據令人們更加篤定疫情後的複蘇前景,樂觀情緒由此蔓延。
但印度的新冠疫情急劇惡化。上周六印度報告在一天內新增新冠確診34.9萬例,新增死亡2700例。專家們預期確診和死亡病例被遠遠低估,因為眾多病患無法得到測試,死亡也沒有被準確統計。
醫院人滿為患,呼吸機等重要醫療器械嚴重短缺。各種不同的統計模型都預測,印度本周日增確診人數將達到50萬例。
由於印度是世界第三大石油消費國,嚴峻的疫情令原油首先受到衝擊,兩油日內跌幅一度超過2%。
但油價在北美市場開盤後有所反彈,同時全球股市也起伏不大,人們似乎認為目前這一危機仍局限於印度本土。但不少專家擔憂如今已經主導感染的變種病毒,以及更多、更強的變種病毒。這不但會讓印度的疫情更加難以控制,也有可能讓病毒更容易蔓延至別國。
如果是這樣,即便全球經濟強勁反彈的前景不會就此完全化為泡影,也必然較之前的樂觀預期大打折扣。
新冠疫情重燃,經濟複蘇受阻,這是投資者所面臨的一個巨大隱憂。而股市中的定時炸彈不止這一個。
*如果您无法正常播放视频,可能是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请升级浏览器至最新版本
其中之一是今年以來揮之不去的通脹擔憂。這一擔憂一度震動了21萬億美元的美國國債市場。長期美國國債在今年一季度遭遇了40年來最嚴重的拋售。
最近幾周與價格反向而行的十年期美國國債收益率自3月末的1.8%回落至1.55%附近,但有數據表明,投資者的這根弦一直緊繃,正為此進一步加強保護措施。
明尼阿波利斯聯儲基於期權交易數據的計算顯示,投資者預期美國消費者通脹在未來五年內有1/3的幾率攀升至3%以上。
這一幾率為八年來最高。雖然美聯儲以及許多華爾街的經濟學家都預期通脹上漲將是逐步且暫時的,但投資者仍在增加購買相應的期權及其他提供通脹保護的金融產品。
根據上周公布的數據,投資者在2021年購買了共計144億美元的通脹保護債券。
分析指出,市場可能並不能完全確定高通脹的到來,而是對此極度不確定,否則美債收益率應該繼續走高。盡管如此,美國銀行的基金經理調查顯示,自3月份以來,物價的飆升和債券收益率的無序上漲在投資者擔憂因素排名榜單中居高不下。
我們在之前的視頻中介紹過債券市場的動蕩如何打擊股市,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可以進行回顧。
而如果說這一話題是今年以來股市的老生常談,那麼另一個定時炸彈的出現則可以追溯至更遠。那就是股市的“過熱”。
自從去年11月高效新冠疫苗的消息提振了投資者的情緒,股市就越來越“熱情洋溢”。花旗銀行的投資者情緒指標已經達到最高領域。這一指標的計算包括投資者的倉位、基金借款購買股票的金額以及商品期貨價格等因素。
上次這一指標達到如此高位還是互聯網泡沫破裂前夕。很多機構會說“這次不一樣”。因為以往都沒有如此“慷慨”的美聯儲、空前的政府支出以及巨量的消費者存儲。
近期股票市場資金流入自一季度的低迷後恢複,個人投資者擔心“錯過這一波”,專業投資者則擔心投資表現落後於大盤及同行。美國個人對股市投資的財務占比達到50年來最高水平。花旗銀行3月底的調查則顯示,基金經理手中的現金占比從一年前的10%降至3.5%,並且明顯低於5%的曆史平均水平。
但無論這次是否真的不一樣,股市現在都顯得高處不勝寒,任何風吹草動都可能引發大量的投資者獲利拋售,以鎖定收益,尤其是在有了一季度修正的經驗之後。
總之,無論是疫情、通脹擔憂還是過熱擔憂,對於股市投資者而言都早已不是新鮮話題,但現在都有了新的進展,也許會給市場帶來新的驚嚇,不得不防。避免做出過於激進的投資決策、盡量持有對於上述因素敏感度不高的股票、購買具有保護機制的金融產品、手中保留一定比例的現金,都是可以考慮的應對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