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X168財經報社(香港)訊 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Nancy Pelosi)8月初訪台,中國大陸隨後暫停與台灣的部分貿易,值得注意的是,禁令並未涉及電子產品。美媒稱,中國大陸在半導體領域需要台灣和台積電,大於台灣需要大陸的程度。
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CNBC)報道,波士頓咨詢公司(Boston Consulting Group) 2021年的一份報告顯示,全球最先進半導體的制造能力有90%以上來自台灣。
佩洛西的行程包括訪問台積電。台積電是全球最大、最重要的芯片制造商,旗下產品對於消費性商品或軍用飛機而言,都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但據台積電稱,該公司只有10%的收入來自中國大陸。該公司一半以上的收入來自美國。
里昂證券(CLSA)台灣區研究部主管陳鈞寧表示:“當前狀況是,這些芯片公司對中國的依賴度,可能不如中國依賴這些公司的程度。我認為這些公司的實際挑戰仍是終端需求,而非地緣政治局勢。”
美國芯片制造商美光(Micron)和英偉達(Nvidia)最近幾周就使用其芯片的產品需求下降發出了警告。
台積電的關鍵角色
佩洛西不顧北京方面的警告,對台灣進行了訪問。北京認為,台灣是其領土的一部分,無權獨立開展對外關系。美國承認北京是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同時與台灣保持非官方關系。
除了一些貿易禁令外,北京方面還在台灣周邊加強了軍事演習,這引發了外界對關鍵芯片全球獲取風險的擔憂。
根據CNBC報道,多名分析師強調,台灣制造的芯片對全世界和中國來說太重要了,難以禁受芯片生產被嚴重幹擾,尤其是台積電的芯片。
美國金融機構海納國際集團(Susquehanna International Group)高級科技硬件分析師Mehdi Hosseini說:“你看看長期需求動能、雲端基礎設備、電動車、下一代工業設備,它們都需要台積電生產的芯片。如果——但願不會發生——台灣的台積電半導體制造廠無法運作,我認為全球經濟放緩的程度將大於新冠疫情帶來的影響。”
里昂證券的陳鈞寧則形容台積電“獨樹一幟”,台灣聯華電子和美國格羅方德(GlobalFoundries)屬第2級芯片制造商,中國的中芯國際和華虹半導體則為第3級。
他說:“就來自中國的競爭而言,預計短期內不會構成實質且有意義的威脅。”
中國的芯片制造商仍然落後
過去幾年,中國政府加大了芯片制造力度,支持性政策吸引了大量私人資本。盡管中芯國際近來有所成長且技術發展有成,但國有芯片公司紫光集團債台高築、債務違約,顯示此體系的運作易於浪費。
Hosseini上周接受電話采訪時說,中芯國際花了15年時間才達到台積電10年前的水平。
他說:“中國無法獲得領先的尖端設備。掌握工程技術需要很長時間。”
在特朗普(Donald Trump)政府時期,美國基本上禁止中國科技巨頭華為和中芯國際使用美國技術,包括芯片制造設備。這代表從2020年底開始,台積電就不能再替華為制造半導體。
標普全球評級(S&P Global Ratings)副董事David Hsu表示,2018年至2020年間,台積電在中國大陸的營收已增長至總營收的近20%。但2021年回落至10%左右,與2017年相似。他說華為被禁後,台積電就把產能轉給其他公司。
台積電的業務依然強勁。該公司是蘋果的主要供應商之一,其第二季度營收約為180億美元,同比增長逾40%。中芯國際公布的同季度營收為19億美元,同比也增長逾40%。
與美國競爭
美國也在努力加強獲得關鍵半導體技術的渠道。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本月簽署了《芯片與科學法案》(Chips and Science Act),為在美國生產的芯片制造商提供補貼。
但伯恩斯坦(Bernstein)分析師本月在一份報告中表示,他們預計這一法案對台積電的影響相對“溫和”。
報告稱:“從戰略上講,台積電是‘所有人的代工廠’,以實現客戶基礎多元化,以降低風險和擴大規模,並將努力在美國和中國的競爭中保持中立。考慮到這些因素,我們認為台積電未來幾年可能仍將控制其海外產能擴張。”
台積電將斥資120億美元在亞利桑那州建廠。而在中國大陸,台積電則有上海和南京廠。
不過,里昂證券的陳鈞寧表示,亞利桑那州的工廠將專注於更先進的技術,而台灣對芯片制造商投資中國大陸設限,代表在大陸仍將將繼續專注於較老的、傳統的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