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簡切換

FX168財經網>政經>正文

再見新冠!拜登5月正式結束“疫情國家緊急狀態” 對市場意味着什麼?

文 / 小蕭 來源:FX168

FX168財經報社(香港)訊 美國總統拜登將於5月11日結束新冠疫情緊急聲明,麥肯錫咨詢公司調查顯示,當前受災最嚴重行業的恢複可能需要5年時間,休閑和酒店業以及公共部門在就業複蘇方面都落後了。聯合國《2023年聯合國世界經濟形勢與展望》(WESP)顯示,世界產出增長預計將從2022年估計3.0%,降至2023年1.9%,這是近幾十年來最低的增長率之一。

白宮周一(1月30日)晚間通知國會,拜登政府將於5月11日結束新冠疫情國家緊急狀態和公共衛生緊急狀態。當前的公共衛生緊急狀態持續到4月,而國家緊急狀態持續到2月。結束緊急狀態將對醫療補助參保者產生重大影響,只要大流行被視為緊急情況,他們的保險範圍就會得到保證。

如果不再符合條件,數百萬美國人現在可能會被取消醫療補助計劃。根據來自大約20個州的凱撒家庭基金會(KFF)編制的研究,至少有13%的醫療補助接受者可能會被取消。據一群共和黨州長稱,自2020年大流行開始以來,各州已將大約2000萬人加入醫療補助計劃,增幅為30%,他們在12月向拜登政府施壓,要求其結束公共衛生緊急狀態。

對於沒有保險的人來說,衛生緊急情況還使他們能夠通過擴大醫療補助計劃獲得免費的新冠檢測、疫苗和治療。對於有私人保險的人來說,緊急健康狀況也對他們的醫療保健費用產生了影響,因為他們取消了檢測費用。

緊急情況結束後,擁有私人保險的人可能會承擔在家測試或在診所進行測試的費用,尤其是在網絡外設施中。盡管根據CARES法案,私人保險公司將繼續承保新冠疫苗,但根據KFF的說法,如果緊急情況結束後購買私人保險的人在網絡外接種疫苗或加強劑,他們仍可能需要付費。

“目前,政府的計劃是將緊急聲明延長至5月11日,然後在該日期結束這兩種緊急情況。這一結束將符合政府先前的承諾,即在PHE終止前至少提前60天發出通知,”管理和預算辦公室(OMB)在給國會的一封信中寫道。

“需要明確的是,將這些緊急聲明持續到5月11日不會對新冠方面的個人行為施加任何限制,”OMB寫信給立法者。“他們不強制要求戴口罩或接種疫苗,他們不限制學校或企業運營,他們不要求使用任何藥物或測試來應對新冠病例。”

美國時任總統特朗普於2020年3月13日首次宣布新冠大流行為國家緊急狀態,自2021年1月上任以來,拜登一再延長緊急狀態,並將在未來幾個月內到期。

世界經濟論壇:就業複蘇落後

當2020年3月新冠大流行病全面襲擊美國經濟、扼殺經濟活動並在幾周內消除近2000萬個工作崗位時,許多人曾希望這場危機能像來時一樣迅速消失。盡管大多數行業和整個經濟現在已經恢複了2020年春季失去的工作崗位,但複蘇仍存在一些差距。特別是休閑和酒店業仍比2020年2月的水平少近100萬個工作崗位,公共部門在就業複蘇方面也落後。

雖然這些數字可以解釋為受影響行業的持續疲軟,但它們在很大程度上是雇主難以填補空缺職位的結果。根據最新的JOLTS報告,截至2022年11月底,休閑和酒店業有超過150萬個職位空缺,僅住宿和餐飲服務業就有130萬個職位空缺。政府職位也是如此,11月仍有大約960000個職位空缺。

由於2022年12月非農就業總人數超過2020年2月即大流行前水平為120萬,職位空缺徘徊在1000萬以上,顯示出美國勞動力市場仍然非常緊張。這意味着,盡管美聯儲努力平衡勞動力需求,但仍存在巨大的供不應求,這將緩解工資上漲壓力,從而降低通脹。

(來源:Statista)

受災嚴重行業“可能需要5年以上恢複”

麥肯錫咨詢公司(McKinsey)指出,如果正式結束新冠疫情國家緊急狀態的經濟複蘇乏力,一些行業將需要數年時間才能恢複到大流行前的正常狀態。這些行業中有許多是小企業,它們的複蘇可能需要更長的時間。

(來源:McKinsey)

聯合國:世界產出增長下降

《2023年聯合國世界經濟形勢與展望》報告提出近期的經濟前景黯淡和不確定,隨着一些不利因素開始消退,預計2024年全球增長將溫和回升至2.7%。然而,這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進一步貨幣緊縮的步伐和順序、烏克蘭戰爭的進程和後果,以及供應鏈進一步中斷的可能性。

“現在不是進行短期思維或下意識財政緊縮的時候,因為它們會加劇不平等、增加痛苦並可能使可持續發展目標更加遙不可及,這些前所未有的時代需要采取前所未有的行動,”聯合國秘書長安東尼奧·古特雷斯說。“這一行動包括一個變革性的可持續發展目標刺激計劃,這是通過所有利益相關者的集體和共同努力產生的。”

在高通脹、激進的貨幣緊縮和不確定性加劇的情況下,當前的經濟低迷減緩了從新冠危機中複蘇的經濟步伐,威脅到一些國家,包括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並有可能在2023年陷入衰退。增長勢頭在2022年顯着減弱,美國、歐盟和其他發達經濟體將通過多種渠道對全球其他經濟體產生不利影響。

全球金融環境收緊加上強勢美元,加劇了發展中國家的財政和債務脆弱性。自2021年底以來,全球超過85%的中央銀行緊縮貨幣政策並連續快速提高利率,以抑制通脹壓力並避免經濟衰退。全球通貨膨脹率在2022年達到約9%的數十年高位,預計將有所緩解,但到2023年仍將保持在6.5%的高位。

大多數發展中國家的就業複蘇在2022年放緩,並繼續面臨相當大的就業閑置。大流行初期婦女就業的不成比例損失尚未完全扭轉,改善主要來自非正規工作的複蘇。

根據該報告,增長放緩,加上通貨膨脹加劇和債務脆弱性加劇,有可能進一步阻礙可持續發展方面來之不易的成就,加深當前危機已經產生的負面影響。早在2022年,面臨嚴重糧食不安全的人數就比2019年增加了一倍多,達到近3.5億。長期的經濟疲軟和收入增長緩慢不僅會阻礙消除貧困,還會限制各國更廣泛地投資於可持續發展目標的能力。

“當前的危機對最弱勢群體的打擊最為嚴重,通常不是他們自己的過錯。國際社會需要加強共同努力,避免人類苦難,支持所有人擁有包容和可持續的未來,”聯合國主管經濟和社會事務的副秘書長李軍華說。

該報告呼籲各國政府避免財政緊縮,因為財政緊縮會抑制增長並對最弱勢群體產生不成比例的影響,影響性別平等的進展並阻礙幾代人的發展前景。它建議通過直接政策幹預來重新分配和重新確定公共支出的優先次序,這將創造就業機會並重振增長。這將需要加強社會保護體系,通過有針對性的臨時補貼、現金轉移支付和水電費折扣確保持續支持,並輔之以降低消費稅或關稅。

對教育、衛生、數字基礎設施、新技術以及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的戰略性公共投資可以帶來巨大的社會回報,加速生產率增長,並增強對經濟、社會和環境衝擊的抵禦能力。

發展中國家對可持續發展目標的額外融資需求因來源而異,但估計每年達幾萬億美元。迫切需要更有力的國際承諾,以擴大獲得緊急財政援助的機會;重組和減輕發展中國家的債務負擔;擴大可持續發展目標融資。

分享
掌握最新全球資訊,下載FX168財經APP

相關文章

48小時/周排行

最熱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