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簡切換

FX168財經網>股市>正文

中國大變革!新冠浪潮後“保險”迎來大利多 分析師:未來兩年3大股進入快速增長期

文 / 小蕭 來源:第三方供稿

FX168財經報社(香港)訊 新冠浪潮促成中國金融市場大風吹,在中國20多歲或以上消費者的購物清單中,健康、運動和健康排在首位。新冠疫情後,保險行業迎來大利多,分析師更是展望,未來兩年包括平安、中國人保與友邦保險等,都將進入快速增長期。

根據奧緯咨詢(Oliver Wyman)在2022年底的一項調查得出的結論,當時中國終於開始結束對新冠疫情的清零控制。對於計劃在健康類別上花費更多的人,47%的人在2022年12月表示他們打算在健康保險上花費更多。報告稱,這一比例高於10月份的32%。

“在最近一波疫情之後,人們對健康的擔憂要高得多,但在整個大流行之後,中國消費者的健康意識已經提高了很多,”奧緯咨詢負責人肯尼思·周說。

調查發現,即使對於20多歲的人來說,健康僅次於他們計劃在餐飲上花費更多。該研究根據表示打算在每件商品上花費更多的受訪者百分比,減去計劃減少支出的受訪者百分比來對類別進行排名。

新冠大流行給世界各地的醫院帶來了壓力,但中國的情況,特別是自2022年12月新冠病例激增以來,揭示了當地公共衛生系統與該國僅次於美國全球經濟影響力之間的差距。

根據世界銀行的數據,美國在人均醫療保健支出方面居世界首位,2019年為10921美元。對於中國,同樣的數字是535美元,與墨西哥相似。

世界銀行數據顯示,中國家庭支付的醫療保健費用比例也更高,來到35.2%,而美國人為11.3%。

New Frontier Health首席執行官兼創始人羅伯塔·利普森(Roberta Lipson)表示,公立醫院面臨的巨大壓力,包括容量不足,這促使許多新患者前往由和睦家醫療在中國運營的設施接受新冠和非新冠護理。她說,她的公司在中國主要城市擁有11家國際標準醫院和20多家診所。

“人們越來越意識到有保障地獲得醫療保健的重要性,這推動了能夠負擔得起自費醫療的患者對我們服務的需求增加,”她說。

利普森說:“這種經曆也推動了人們對商業健康保險的興趣增加,商業健康保險可以涵蓋優質私人醫療服務提供者的服務。我們正在幫助患者了解商業保險的好處。這將對私人醫療保健服務的需求量產生持久影響。”

2022年12月初,中國突然終止其嚴格的新冠措施。官方數據顯示,1月5日全國感染人數激增,住院人數達到160萬人。據中國衛生部門稱,在2022年12月8日至2023年1月12日期間,中國醫院發生近60000例與新冠病毒相關的死亡,其中大部分是老年人。據CNBC根據官方數據估計,到1月23日,總數超過74000。

盡管每天的新增死亡人數已從高峰期大幅下降,但這些數字不包括可能在家中死亡的新冠病毒患者。軼事描述了公共衛生系統在浪潮最高峰時不堪重負,以及救護車的漫長等待時間。醫生和護士在醫院加班加點,有時他們自己生病了。

健康保險

中國14億人中的大多數人都享有所謂的社會醫療保險,該保險提供進入公立醫院的機會並報銷國家批準目錄中的藥物,雇主及其員工都定期向政府運營的系統繳款。

根據標準普爾全球評級,截至2022年第三季度,其他健康保險包括商業計劃的普及率僅為0.8%。

分析師WenWen Chen預計,商業健康險今明兩年將快速增長。“在新冠浪潮之後,我們確實看到人們的風險意識在提高。對於健康保險代理人來說,他們更容易與客戶建立對話。”

中國健康保險行業的一些參與者包括平安 ,中國人保 和友邦保險,地方當局還在測試一種名為惠民寶的低成本保險產品。

(來源:東方財富網)

奧緯咨詢調查發現,62%的非投保人計劃購買健康保險,44%的現有投保人正在考慮增加保險範圍。在過去的15年里,中國政府投入了財政和政治資源來發展國家的公共衛生體系。

然而,北京大學中國衛生發展研究中心執行主任Qingyue Meng表示,改善中國公共衛生體系的障礙之一是其分散的籌資體系。

中國的醫療保健提供者從四個來源獲得資金,社會醫療保險、政府衛生預算、基本公共衛生項目和自付費用,“每個都由不同的部門管理,在預算管理和分配方面沒有有效的協調,”Meng在2022年12月的《柳葉刀》上寫道。

他說:“由於缺乏經濟激勵措施和大量法規,醫院和診所不願提供公共衛生服務,這進一步將醫院和疾病預防中心等專業公共衛生組織分開和控制。”

新冠大流行病的衝擊,為更廣泛的行業變革提供了機會。Frost&Sullivan咨詢總監George Jiang表示,醫療保健支付系統對中國的醫院沒有直接影響,因為大多數醫院直接受政府監管。

但他表示,宏觀事件可以推動必要的系統性變革,例如在一個月內將加護病房(ICU)容量增加兩倍。他說,中國的分級醫療體系迫使醫生只能在大城市爭奪少數先進的重症監護室,導致缺乏合格的ICU醫生和床位。

他提到,最近的變化意味着小城市現在有能力聘請這樣的專科醫生,這是中國過去15年來從未見過的情況。現在有了更多的ICU病床,他預計中國將需要培訓更多的醫生來達到這種護理水平。

中國醫療發展的背後還有很多因素,以及為什麼當地人經常出國就醫。但Jiang指出,與美國相比,中國更多地使用互聯網支付和其他服務意味着這個亞洲國家可以成為醫療數字化最先進的市場。已經進入該領域的中國公司,包括京東健康和微醫。

中國:新冠死亡、重症病例下降超過70%

根據中國政府數據,與1月初達到的峰值相比,中國醫院與新冠病毒相關的死亡人數和重症病例數量下降70%以上。該中心在聲明中表示,截至周一(1月23日),全國醫院的每日死亡人數從1月4日的4273人的高位下滑至896人。

周一重症病例降至36000例,較1月5日的峰值128000例下降了72%。2022年12月27日至2023年1月3日,每日新增重症病例近萬例。1月13日至19日期間,醫院記錄12658例與新冠病毒相關的死亡病例。在此之前的一周,該國報告稱,在2022年12月8日至1月12日期間,此類死亡人數為59938人。

分享
掌握最新全球資訊,下載FX168財經APP

相關文章

48小時/周排行

最熱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