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X168財經報社(北美)訊 中國半導體行業擔心,日本政府對關鍵芯片制造設備出口的限制範圍將非常廣,可能會影響中國低等級矽的生產。
日本政府表示,打算從7月起對23種關鍵芯片制造設備的出口實施限制。日本正與美國和荷蘭聯手實施全面的出口管制,可能會限制中國獲得尖端芯片。
研究了擬議規則細則的中國行業高管表示,在限制中國制造半導體的能力方面,日本可能比美國走得更遠。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中國芯片工廠高管表示:“日本的出口管制將比美國去年的制裁更令中國不安。”
去年10月美國政府對能夠生產微型化程度小於140億分之一米(在某些情況下為16納米)芯片的設備的出口實施了限制。納米節點指的是不同代的芯片生產技術。例如用於智能手機的最先進的芯片是3納米,而用於家電、汽車和物聯網設備的更成熟的芯片是28納米及以上。
但在尼康(Nikon)提供的浸沒光刻(immersion lithography)等設備的出口管制中,日本的規格涵蓋了最低45納米的芯片,其中一些技術對於生產先進芯片至關重要。
一位與芯片制造商密切合作的中國政府官員表示,荷蘭光刻巨頭阿斯麥(ASML)預計只會對生產先進芯片的機器施加限制,而其規模較小的競爭對手尼康在日本將面臨更廣泛的限制。一位接近阿斯麥的人士表示,該公司仍在等待荷蘭政府的最終細節,預計荷蘭政府將在7月中旬之前闡明其限制措施。
尼康表示,預計日本在當前2023-2024財年的出口管制不會產生任何影響。另一家設備供應商東京電子(Tokyo Electron)預計,公司年收入將同比下降23%至1.7萬億日元(合123億美元),但高管們拒絕評論這種下降在多大程度上是這些措施造成的,以及哪些設備將受到影響。
代表900家企業的中國半導體工業協會(China Semiconductor Industry Association)上月警告稱,日本可能限制的出口設備範圍“太廣”,可能影響到更成熟芯片技術的供應鏈。
半導體工業協會呼籲中國政府,“如果日本政府堅持破壞中日半導體產業之間的友好合作關系,中國政府應當采取果斷的反制措施”。
根據研究公司TrendForce的數據,未來3年28納米及以上節點生產的芯片預計將占據全球晶圓代工廠產能的75%至80%。
成熟的芯片生產也是中國應對美國限制的戰略的關鍵組成部分。在被列入美國出口管制實體名單後,中國最大的芯片制造商中芯國際(SMIC)加大了低檔次芯片的生產,並正在新建4家工廠。
盡管中國向本土設備供應商提供了直接資金和政策支持,但中國仍高度依賴進口芯片制造工具,並曾希望在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加劇之際轉向日本和韓國。現在人們擔心,日本對設備出口可能收緊的限制可能是其他國家政府即將采取行動的一個信號。
一位與中國制造工廠密切合作的政府官員表示:“我們擔心,美國和荷蘭政府是否會像日本政府一樣,實施嚴格的出口管制。”
日本的政府官員警告稱,很難僅根據規格來判斷哪些限制最嚴格,因為企業即使需要通過篩選程序,也仍有可能獲得出口設備的許可證。雖然美國的措施專門針對中國,但日本的出口管制覆蓋的地理範圍要廣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