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簡切換

FX168財經網>政經>正文

迄今最強烈的信號!國家發改委等四大部門聯合發聲 誓言打好宏觀政策組合拳

文 / 夏洛特 來源:第三方供稿

FX168財經報社(北美)訊 中國政府發出了迄今為止最強烈的信號,即加倍努力恢複增長勢頭,希望在不大幅改變政策的情況下,平息外界對新冠疫情後中國經濟複蘇表現的質疑。

周五(8月4日),國家發改委、財政部、央行、稅務總局這四個中央經濟和財政部門罕見舉行了聯合新聞發布會,承諾協調措施,解決阻礙增長的薄弱環節,並強調有針對性的實施和可持續的複蘇。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NDRC)國民經濟綜合司司長袁達表示,還將努力監測經濟中的風險,所有監管機構將在正式宣布政策之前審查和協調政策的細節和時機,以“保持穩定和可預測的政策環境”。

南華早報稱,盡管北京方面的行動沒有包括任何突破性的刺激措施,未能達到市場預期,但這些舉措證明了北京方面對恢複經濟穩定強勁增長的政治重視。

其他政策也在加大力度,為經濟持續複蘇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

袁達說,到目前為止,北京的措施一直集中在重振私營和小企業、恢複市場信心、創造就業和刺激家庭消費等領域。

他說,針對這些領域的努力將繼續下去,經濟規劃部門將研究並推出一系列針對經濟薄弱環節的新措施。

袁達透露,目前各部門正在抓緊落實,其中引導市場利率下行、促進汽車等大宗商品消費、推進超大特大城市城中村改造和“平急兩用”公共基礎設施建設、有序擴大基礎設施領域不動產投資信托基金(REITs)發行規模等政策措施已經陸續出台實施,其他政策也在抓緊推進,為經濟持續恢複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撐。

袁達表示,從目前所掌握的經濟運行最新數據看,實物量指標增速加快,7月份全國統調發電量同比增長5.9%,較上月加快1.5個百分點;市場預期也有所好轉,制造業PMI已連續2個月回升。隨着“組合拳”各項政策效果不斷顯現,下半年經濟將在上半年持續恢複的基礎上,保持穩定向好態勢。

“持續謀劃研究一批針對性更強、力度更大的儲備政策,根據形勢變化及時分批出台實施”,袁達表示,下階段發改委謀劃政策將重點圍繞積極擴大國內需求、做強做優實體經濟、推動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持續深化改革開放、切實保障改善民生、防範化解重點領域風險展開。

其中,在做強做優實體經濟方面,要加大拖欠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賬款的清理力度,強化對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的財稅金融支持。加快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謀劃並布局一批未來產業。

在防範化解重點領域風險方面,系統謀劃、精準施策,穩妥處置化解房地產、地方債務、金融等領域風險隱患,大力提升糧食、能源資源安全保障能力。延續實施支持“保交樓”工作、幫助處置不良資產等階段性政策。在防範化解內外部風險挑戰等方面加強政策儲備,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

袁達指出,打好宏觀政策組合拳,重點要加強經濟形勢分析研判、加強與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評估、加強央地政企聯動。

袁達強調,在各部門制發政策文件前,要對政策文件內容和出台時機等開展與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評估,推動各部門強化政策協調和工作協同,密切配合、同向發力、形成合力,防止出現“合成謬誤”問題,維護好穩定可預期的宏觀政策環境。同時,進一步健全政府部門與企業常態化溝通交流機制,聽取企業經營發展的真實情況,研究提出務實管用的政策舉措,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困難。

中國試圖應對金融風險

中國政府正在走鋼絲,試圖應對金融風險,為長期經濟增長奠定堅實基礎。中國還需要應對美國越來越多的技術限制,以及貿易夥伴之間的供應鏈多元化努力可能帶來的損失。

到目前為止,政策制定者沒有像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後那樣推出大規模刺激計劃。這個4萬億元的計劃,幾乎相當於當時中國GDP的13%,隨後帶來了制造業產能過剩、房地產泡沫和巨額債務。一些基礎設施項目沒有帶來該計劃預期的經濟效益。

財政部和稅務局的官員則表示,還將加大力度解決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的逾期付款問題,並打擊任意收費,以幫助私營部門。

中國政府的一名顧問說,北京目前面臨的一個關鍵問題是不同部門實施這些支持性措施,並確保幫助能夠到達那些需要幫助的人手中。

“實施要有效,營商環境要有效改善。如果經濟在這兩個月里沒有好轉,即使今年的目標能夠得到保證,更令人擔憂的是,這將拖累未來兩年的經濟發展,”這位不願透露姓名的顧問表示。

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司司長鄒瀾表示,央行將靈活運用政策工具,確保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充裕,同時防止資金被用於投機而非支持實體經濟。

“降準、公開市場操作、中期借貸便利和其他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需要協調靈活使用,”鄒瀾在新聞發布會上說,強調監管機構仍有足夠的政策空間和豐富的工具來應對經濟風險的前景。

中國GDP 5%增長目標能否實現?

今年上半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5.5%,高於5%左右的全年目標。

然而,人們普遍擔心,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複蘇已陷入停滯,因為第二季環比增長率從上一季的2.2%降至0.8%。在一系列令人失望的經濟數據公布後,分析師下調了對中國經濟增長的預期。

6月份,中國出口遭遇了自2020年初以來的最大跌幅,同比暴跌12.4%。作為中國GDP的主要貢獻者,房地產業仍處於低迷狀態。

政府接連出台措施試圖恢複信心

自7月以來,北京加大了恢複信心的力度。它結束了對大型科技公司的監管運動,並推出了一項31點行動計劃,旨在提振疲弱的私營部門,為經濟增長、就業和技術創新提供支撐,並重振國民經濟。

在上個月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上,中央政府也軟化了對陷入困境的房地產行業的措辭。房地產市場的進一步低迷也可能增加地方政府的財政負擔,其中許多地方政府依靠賣地作為主要收入來源,並且有大量未償債務。

周四,中國央行在與房地產行業高管會晤後表示,將加大對私營部門的資金支持。新上任的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潘功勝告訴來自私營部門的代表,金融業“有責任”支持他們的發展。

與此同時,公安部也在周四宣布,中國將允許一些外國人獲得落地簽證,並允許農村居民更容易地在城市定居,這是旨在提振疲弱經濟的一系列措施的一部分。

大華銀行集團周四在一份研究報告中表示:“今年迄今,貨幣政策的放松是有節制的,未能對提振消費或房地產市場產生持續影響。為了提高消費者信心,有必要采取更強有力的財政措施,並放松對房地產市場的限制。”

分享
掌握最新全球資訊,下載FX168財經APP

相關文章

48小時/周排行

最熱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