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簡切換

FX168財經網>中國>正文

“另類論調”?!華爾街日報:中國經濟減速或能使全球通脹回落

文 / Dana 來源:FX168

FX168財經報社(北美)訊 中國經濟減速對其他國家來說,可能也有“好的一面”?《華爾街日報》報道認為,如果中國的出口商品降價,可能使全球通脹回落。

據《華爾街日報》周一(7月4日)報道,由於疫情導致大規模封控和企業停工停產,中國這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增速今年有所放緩,北京已公布了一系列刺激政策,但很多經濟學家認為,只要仍可能面臨新的封控,官方設定的2022年約5.5%的GDP增長目標就不太可能實現。其經濟增長乏力,將進一步拖累全球經濟。

Rhodium Group中國市場研究主管Logan Wright表示,對全球而言,這可能意味着抗擊通脹需要調整利率的次數比當前估計的要少得多、幅度也小得多。

一方面是因為中國地區的供應鏈問題出現緩解,另一方面,隨着通脹侵蝕家庭收入,西方對消費品的需求正在降溫,庫存過剩的中國制造商可能被迫降價。

哈佛大學經濟學家Kenneth Rogoff警告,中國的動態清零政策仍可能導致封控加強,進而對全球供應鏈中造成新的幹擾。

他說:“一旦這些問題向壞的方向發展,中國肯定會輸出通脹”。

此外,中國推動基建計劃也可能會推高全球鐵礦石、銅和大宗商品價格。還有,如果其經濟複蘇力度超預期,石油和煤炭需求也會拉高。

渣打銀行駐香港首席中國經濟學家丁爽認為,即使中國的需求確實推高了大宗商品價格,但其作為制造業大國,所生產的產品對全球通脹趨勢的影響力更大。他表示,中國制成品價格的下行壓力意味着,各種價格相關因素的淨效應將有拉低通脹的作用。

其實,早在今年2月,已有分析師指出,中國增長的放緩是減少一個通脹的來源,理由是如果中國經濟暢旺,將使已無法滿足西方半導體與其他商品需求的全球供應鏈更加緊繃,進而使物價飆漲更高,

匯豐控股(HSBC)亞洲經濟研究聯席主管Frederic Neumann評估,中國的放緩將移除一些通膨壓力。

按照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當時表示,倘若供應問題導致中國出口價格上漲10%,那將降低全球GDP增長0.7個百分點。

值得注意的是,上周四6月30日,根據中國國家統計局對非制造業和制造業的調查,中國經濟活動在連續三個月萎縮後於6月份實現擴張,表明這個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在放松疫情防控後有一定好轉。

不過,鑒於全球形勢日益暗淡和新冠疫情再次暴發的風險,經濟學家們對中國經濟大幅回溫的前景抱持悲觀態度。

上周的調查顯示,由於能源和食品價格的飆升抑制了消費者對其他商品和服務的需求, 6月份美國和歐洲經濟急劇放緩,凸顯出隨着俄烏戰爭削弱全球增長以及高通脹促使各國央行提高利率,經濟前景已變得非常黯淡。

《華爾街日報》指出,海外市場需求回落意味着,中國無法像2020年初疫情最初暴發後那樣,依靠出口推動經濟擺脫抗疫封控引發的低迷並強勁反彈。

盡管中國制造業活動恢複了擴張勢頭,但反彈幅度弱於經濟學家預期。6月份制造業PMI為50.2,高於前月的49.6,低於接受《華爾街日報》調查的分析師預期的50.5。調查顯示,中國總體生產上升,但新出口訂單疲軟,凸顯出海外需求減弱。

此前,中國美國商會(American Chamber of Commerce in China)上周四對102家會員企業的調查發現,受近期的新冠疫情影響,44%的受訪企業減少或推遲了在華投資計劃,凸顯出中國政府的動態清零抗疫政策給外企帶來的壓力。

根據這項在6月22日至24日期間進行的調查,46%的受訪者表示,即使在解封後,由於員工短缺、供應和其他問題,生產困難依然存在。

分享
掌握最新全球資訊,下載FX168財經APP

相關文章

48小時/周排行

最熱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