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富賢:人口老化將使中國無法變成高收入國家,需要真正的政治和經濟改革
繁簡切換

FX168財經網>中國>正文

易富賢:人口老化將使中國無法變成高收入國家,需要真正的政治和經濟改革

文 / 第三方供稿 來源:第三方供稿

美國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婦產科資深科學家,《大國空巢》作者易富賢在Project Syndicate網站的評論文章指出,雖然政策制定者和經濟學家都認為中國經濟將在未來兩年內實現高收入,但持續放緩的經濟增長和人口老齡化使得實現這一目標的可能性微乎其微。為避免失去發展勢頭,中國必須提高家庭可支配收入並解決人口危機。

該圖片由Adrian在Pixabay上發布

今年 3 月,中國總理李強宣布了 2024 年經濟增長 5%的宏偉目標。世界銀行前首席經濟學家林毅夫在隨後發表的一篇評論文章中,對中國政府的這一目標表示讚同,並預測中國經濟在未來十年的年均增長率將達到 5-6%,然後在 2036 年至 2050 年期間放緩至 3-4%。

林毅夫還認為,中國即使不能在 2025 年實現高收入,也能在 2026 年實現。

鑒於中國黯淡的人口前景,這種可能性似乎很小。而林認為,當 26 個國家的人口開始老齡化時,這些國家的人均 GDP 還不到美國的一半。他相信,既然這些國家在此之後繼續改善經濟,中國也可以。

世界衛生組織將一個經濟體進入老齡化階段,定義為 65 歲及以上人口比例超過 7%,這是中國在 1998 年達到的人口里程碑。到 2023 年,中國 65 歲以上人口比例將增至 15.4%。

從曆史上看,沒有一個國家能在老年人口占總人口 15%之後的 12 年中實現 4%的增長。高收入國家在此期間的平均增長率僅為 1.8%。

人口老齡化影響生產、消費、創業和創新,削弱經濟活力。隨着年齡中位數和 65 歲及以上人口比例的增加,GDP 增長放緩。因此,林毅夫預測中國將在 2024 至 2035 年間實現 5-6% 的年增長率,這就像 80 歲老人贏得馬拉松比賽一樣不可能。

林毅夫強調了中國的後發優勢,但中國人口的迅速老齡化抵消了這一優勢。人口問題和勞動力萎縮已導致西班牙、希臘和葡萄牙的人均 GDP ,分別從 2008 年美國水平的 73%、66% 和 51% 下降到 39%、27% 和 32%。

與韓國和台灣等其他老齡化社會一樣,這些國家目前正面臨重新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風險。

中國的老齡化危機讓人想起日本和德國的情況,這兩個國家的勞動力在 20 世紀 90 年代中期開始萎縮。到 2023 年,日本和德國的人均 GDP 分別從 1995 年的 154% 和 110% 下降到美國的 41% 和 64%。

同樣,2023 年中國的年齡中位數與 1995 年的日本和 2000 年的德國相同,而 65 歲及以上人口的比例與 1996 年的日本和 1995 年的德國相同。在這些人口里程碑之後的 12 年中,日本的年均增長率為 0.8%,德國為 1.4-1.5%。根據這些曆史趨勢,到 2028 年,中國的增長率可能會放緩至 3%,並在 2031 年至 2035 年期間低於美國。

2023 年,中國的人均 GDP 達到 12,681 美元,低於世界銀行設定的 13,845 美元的高收入門檻。過去二十年來,中國人均 GDP 年均增長 2.1%,預計到 2028 年將達到 15,715 美元,到 2035 年將達到 18,219 美元。

假設中國的人均 GDP 增長率從 2024 年的 5%,放緩至 2028 年的 3%和 2035 年的 1.5%,那麼人均 GDP 預計將在未來十年達到 17893 美元。

中美經濟差距的擴大將進一步阻礙中國跨入高收入門檻。

此外,一些因素預計將給人民幣帶來下行壓力,使中國擺脫中等收入陷阱的努力更加複雜。首先,中國的勞動力正在迅速萎縮,產業價值鏈正在向參與中國政府 “一帶一路 “倡議的國家轉移。西方國家試圖減少對中國供應鏈的依賴,這可能會進一步削弱中國的制造業,侵蝕中國的貿易順差。

其次,隨着經濟增長放緩和地方政府努力應對不斷升級的債務危機,中國的利率長期來看應該下降。

最後,全球低生育率可能導致低通脹,甚至徹底通縮。中國持續的低生育率,加上國內需求不足和產能過剩,可能會加劇通貨緊縮的壓力,擴大人民幣與美元之間的利率差距。

可以肯定的是,如果高收入門檻保持不變,中國有可能設法達到這一門檻。但人口老齡化可能會阻礙中國擺脫真正的中等收入陷阱。中國家庭可支配收入僅占 GDP 的 42%,遠低於 60-70% 的全球平均水平。

2022 年的高收入門檻換算成人均可支配收入為 8,307 美元至 9,692 美元,這通常表明有一個龐大的中產階級能夠對政府施加壓力。

相比之下,2023 年中國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僅為 5565 美元,中產階級仍是少數。要跨過高收入門檻,中國需要將人均 GDP 提高到 19,000到22,000 美元。但要實現這一目標,需要進行意義深遠的改革。

最重要的是,中國必須提高家庭可支配收入,解決人口危機,這兩方面都需要進行政治和經濟改革。與 1978 年鄧小平啟動以市場為導向的改革時相比,今天的中國更加抵制真正的經濟改革,因此快速變革的可能性很小。所需的轉變可能需要幾十年,甚至更長的時間。

分享
掌握最新全球資訊,下載FX168財經APP

相關文章

48小時/周排行

最熱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