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X168財經報社(香港)訊 歐盟正在支持對芯片生產進行更多的投資,以避免未來更多的供應鏈中斷,並最終減少對外國公司的依賴。當地時間2月8日,歐盟委員會公布備受外界關注的《歐盟芯片法案》(The European Chips Act),計劃大幅提升歐盟在全球的芯片生產份額。
全球“芯片荒“導致汽車業、手機業、電子類產品都在搶芯片,繼美國提出“美國創新及競爭法”(U.S. Innovation and Competition Act)法案後,歐洲也加快提出相關法案,以應對歐洲從芯片設計到產能下滑,以及過度依賴亞洲制芯片等問題。
(截圖來源:《德國之聲》)
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周二(2月8日)表示,歐盟新啟動的《歐盟芯片法案》將保證在2030年之前對芯片行業再增加150億歐元公共和私人投資。馮德萊恩提到,歐盟此前已經計劃向芯片行業投入300億歐元公共資金。到2030年,歐盟計劃將在全球芯片生產的份額從目前的10%增加到20%。
馮德萊恩說道:“疫情也痛苦地暴露了芯片供應鏈的脆弱性。大家都知道,全球芯片短缺確實減緩了我們的複蘇。”她指出,《芯片法案》可以改變歐盟的全球競爭力。在短期內,它將使歐盟能夠預測並避免供應鏈中斷,從而提高對未來危機的抵禦能力;從中期看,它將有助於幫助歐盟成為芯片戰略市場的領軍者。
在新冠病毒大流行之後,歐盟的汽車制造商和其他企業陷入困境,因為供應鏈受到影響,導致獲得急需技術的渠道有限。芯片被用於各種日常用途,如家庭用品和汽車制造。
歐盟委員會透露,芯片導致汽車、醫療設備等多領域受損。以汽車行業為例,部分成員國汽車產量去年減少三分之一。這也愈加凸顯出產業鏈對少數廠商的極端依賴性,以及半導體對歐洲工業及社會的重要性。
馮德萊恩稱,歐盟當前過於依賴海外供應商,還沒有制造最先進的芯片。而芯片是全球技術競賽的核心,當然也是我們現代經濟的基石。
馮德萊恩說道:“我們的目標是,到2030年,歐洲擁有全球芯片生產20%的市場份額。而現在,這個數字是9%。”
馮德萊恩在2021年9月份向歐洲議員發表講話時,曾承諾促進歐盟芯片生產。
此外,歐盟委員會還建議其成員國設立一個“工具箱”,以便在緊急情況下確保芯片供應。這些措施包括,利用歐洲的市場力量組織聯合采購,以及迫使行業參與者向歐盟提供庫存等信息。
馮德萊恩還說,針對創新性芯片工廠,歐盟將放寬防止歐盟國家政府進行非法、不公平補貼的規定。但法新社評論稱,一些歐盟成員國會反對擴大補貼的計劃。
歐盟委員會執行副主席兼競爭官員維斯塔格(Margrethe Vestager)周二指出,歐盟國際合作夥伴有望受益。歐盟將與其合作,以避免未來供應問題。
芯片供應短缺狀況恐持續
從去年開始的全球芯片短缺嚴重影響了歐盟各行業,汽車制造業受到的影響尤為嚴重,新車交貨延遲現象普遍,凸顯歐盟對境外芯片供應商的依賴。
據研究公司Gartner的數據,2021年,全球半導體公司在建設新產能和研究方面花費了1460億美元。世界三大芯片制造商——台積電、三星和英特爾占據了1460億美元的60%。
盡管投入了大量資金,但半導體行業仍在努力生產足夠的芯片。分析公司Forrester的研究總監Glenn O 'Donnell說道:“我們只是無法制造足夠的芯片來滿足社會對半導體驅動產品的貪婪需求。”
近期,美國商務部公布的一項針對全球半導體供應鏈主要企業有關數據的分析結果顯示,全球半導體供應鏈仍然脆弱,芯片供應短缺狀況仍將持續至少6個月。
與中美等國競爭 歐盟芯片法案影響有多大?
隨着美國、中國、韓國等國家正投入巨資擴大芯片產業,歐盟也加入到這場競爭中來。
就在2月4日,美國眾議院通過《2022年美國競爭法案》,其中包括向芯片行業投資520億美元。該法案旨在提高美國對中國的競爭力,支持美國芯片產業。
該法案全文長達近3000頁,主要內容包括旨在促進美國半導體制造業的大規模投資。其中包括約520億美元對半導體行業的撥款和補貼,以及450億美元用於加強高科技產品的供應鏈。
行業報告預計,這些投資將使美國能夠在未來10年內建設19個工廠,並讓芯片制造能力翻倍。
英特爾和三星等大型芯片制造商最近宣布了在美國建立新工廠的計劃,但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指出,他們還表示,在聯邦政府的幫助下,他們可以“做得更大、更快”。
2022年1月,英特爾表示將投資200億美元建設2家芯片制造工廠,並計劃最終投資1000億美元,共建設8家制造工廠。台積電在2020年就宣布將投入120億美元在亞利桑那州鳳凰城建造一座5納米晶圓廠。該工廠於2021年正式開工,預計在2024年投產。
一些大企業正加大在歐盟地區的芯片生產布局。據法新社報道,總部位於美國的芯片制造商英特爾即將宣布一項在歐洲的投資計劃,可能在德國、法國或意大利落地。
瑞士《新蘇黎世報》評論稱,《歐盟芯片法案》旨在防止歐洲被亞洲或北美等其他地區甩在後面。美國和中國也在這一行業領域投入大量資金。
荷蘭國際集團(ING)分析師周二在一份報告中稱:“如果歐洲想要控制自己的命運,就必須參與下一代人工智能系統的設計。這需要本土研發、芯片設計和制造。”
國際半導體協會2022年1月發布的研究報告顯示,中企全球芯片銷售額穩步上升,若中國半導體發展繼續維持近年來30%的複合年增長率水平,且其他國家產業增長率不變,2024年中國半導體產業年收入可能達1160億美元,占據17.4%的全球市場份額。這將使中國在全球市場份額上僅次於美國和韓國。
據《環球時報》報道,中國IT行業專家方興東2月8日表示,美歐的半導體支持計劃意味着中國半導體行業發展所面臨的競爭越來越激烈。方興東認為,中國高科技行業必須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路線,投資界和產業界也要開始將主航道快速轉向硬科技的創新與發展。
中國社科院美國研究所副研究員李崢分析稱,歐美立法發展半導體行業的出發點有所區別,歐盟更多從經濟安全角度着眼,美國除經濟安全的考慮之外,還包括戰略安全和軍事安全的考慮。
【廣告】微信掃碼,領體驗賬戶贏真金白銀!
手機用戶請截屏保存二維碼,用微信掃一掃調取圖片識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