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X168財經報社(北美)訊 美國正進入一個高通脹的新時代,其持續時間可能會遠超新冠疫情。
彭博周五(5月13日)撰文稱,幾十年來,貿易和人口結構的深層次趨勢幫助通脹保持在一個舒適的區間,但現在兩者都在向相反的方向推動。甚至在新冠大流行和戰爭使情況變得更糟之前,全球化就已經受到了侵蝕。全球勞動力的增長已經放緩。
此外,向零碳排放過渡的成本隱現,其很可能在未來幾年推高各種價格,而美國經濟適用房的稀缺導致租金持續上漲。
這一切都促使了形勢的改變。通脹可能會從近40年來的高點回落,因為供應鏈混亂的局面將得到緩解,經濟增長將因美聯儲加息而放緩。但事實可能會證明,它可能頑固地高於疫情激增前美國消費者、企業和投資者習慣的1.5%至2%的區間。
前加拿大和英國央行行長卡尼說,“長期的低通脹、低波動性和寬松的金融環境正在結束。”他說,未來一段時間的經濟形勢將“更具挑戰性”。
在這種新環境下,從購房者到美國財政部的借款人將不得不支付更多。隨着美聯儲收緊勞動力市場,勞動者的就業機會將會減少,投資者面臨的風險也會加大,因為他們將不得不考慮到,美聯儲將更專注於冷卻通脹,而不是促進經濟增長。政客們的支出計劃可能會面臨更多阻力,他們還將面對選民們對生活成本上升越來越不滿的局面。
“舊約模式”
美聯儲官員暗示,他們認為未來會出現持久的轉變。
美聯儲主席鮑威爾上個月表示,全球化已經放緩,如果出現逆轉,“世界將會完全不同。”里奇蒙聯儲主席巴爾金指出,在努力達到2%的目標時,“更大的中期通脹壓力”是美聯儲必須考慮的因素。
通脹的最終結果將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美聯儲以及美國公眾願意容忍什麼。
上世紀70年代,前美聯儲主席沃爾克表示,美聯儲擁有遏制通脹的工具,但代價高昂。為了打破兩位數的價格漲幅,他將經濟推入深度衰退,並將失業率推至10%以上。
摩根大通首席經濟學家Bruce Kasman說:“如果你問我未來10年的通脹水平會如何,我會告訴你,這主要取決於美聯儲的偏好。”“美聯儲的偏好與社會偏好有關。”
Kasman認為,鮑威爾及其同僚會樂於看到通脹率落在2.5%左右的“最佳位置”。
他說,如果通脹率高得多,美聯儲可能會陷入“舊約模式”。如未能達到通脹目標,美聯儲的寬容態度將不複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一個開始攻擊我們的報複性央行”。在這種情況下,衰退風險將顯著上升。
分析指出,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之前的20年,美國的消費者物價指數基本上保持不變,通脹幾乎全部來自服務價格的上漲。但如果全球的物價開始以更快的速度上漲,那麼美國的通脹要想降低,就必須削減服務價格的上漲幅度。這意味着,創造了最多就業的服務業將受到衝擊。
報道指出,隨着中國人口結構的變化,很難在世界其他地方再找到同等規模的勞動力市場。
另外,美國的人口結構也在變化。去年,美國的人口增長是1776年建國以來速度最慢的。隨着嬰兒潮一代的退休、移民人數增長的減緩,勞動力市場也在縮減,這意味着雇傭成本的上升。
另一個因素是氣候變化。隨着全球邁向“淨零碳排放”,未來數十年所有的東西都會漲價。貝萊德投資研究所估計,如果能源轉型的成本完全轉嫁給消費者,那麼在未來10年中,物價將上漲4%.
專家指出,如果美國能在生產效率方面改進,那麼將有助於遏制通脹,不過這最多也只能抵消一部分通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