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X168財經報社(香港)訊 日前,隨着上海逐步從疫情中恢複,港口作業正不斷開展,中國的工廠將需要空箱子來彌補過去幾個月丟失或未完成的訂單,但亞洲集裝箱短缺問題或因鹿特丹港擁堵加劇。
對亞洲出口商至關重要的空集裝箱被堆積在鹿特丹港,因為歐洲出口中心積壓的貨物越來越多,這迫使海運公司優先裝運裝滿貨物的箱子。
航運專家表示,荷蘭港口面臨着來自歐洲其他海上作業的貨物和空箱子的衝擊。他們表示,與此同時,在上海當局3月份進行全城封鎖之後,航運公司減少了從歐洲大陸前往中國的船只數量。
鹿特丹港周一表示,過去幾個月,由於遠洋船舶的船期不可靠,進口集裝箱的停留時間更長,鹿特丹港的堆場密度非常高。報告稱,這種形勢在某些情況下導致碼頭將空集裝箱轉移到倉庫,以緩解堆場的擁堵。
“碼頭只允許運輸公司有限的空箱容量,並專注於運輸已裝載的集裝箱。”歐洲最大的貨運代理公司之一 Kuehne + Nagel International AG在郵件中回複說,“集裝箱在碼頭堆積,越來越多的集裝箱在出港時無法被退回,包括那些運往亞洲的集裝箱。”
物流企業說,盡管上海有關部門本月解除了限制,但由於船舶短缺和歐洲港口的延誤,正迫使出口貨物在運往中國的船只上與空箱子競爭空間,有可能對亞洲造成又一波幹擾
他們表示,中國的工廠將需要空箱子來彌補過去幾個月丟失或未完成的訂單,並將受到船舶和設備短缺的阻礙。
根據FourKites的數據,從中國周邊省份進入上海的卡車集裝箱貨運量已恢複到3月12日水平的71%。與此同時,美國和歐洲的卡車運輸短缺和工人抗議也阻礙了運輸。
供應鏈一直在努力從中國的“零新冠”政策和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影響中恢複,這導致企業避開了原本可以緩解港口擁堵壓力的陸路鐵路。
由於鹿特丹港的擁堵程度,船運公司馬士基集團上周通知客戶,他們將把無人認領的箱子運出港口。
Kuehne + Nagel說,這種情況意味着所有北歐主要港口的船只等待時間更長。今年4、5月份從歐洲到亞洲的船只中,約有60%的船只被延誤,截至6月17日,鹿特丹有13艘船只等待泊位。
鹿特丹港口表示:“不幸的是,這種現象在北歐港口當前的市場形勢中反複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