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X168財經報社(香港)訊 大宗商品正遭遇強勁逆風。上半年,俄羅斯對烏克蘭的攻擊引發了供應動蕩和通脹衝擊,大宗價格持續飆升。面對大幅回落的走勢,大多頭高盛依然看漲。
在整個市場,越來越多的人認為,原材料價格高企只有在下半年的經濟衰退中才能得到解決。石油價格正跌向每桶100美元,金屬價格將出現嚴重的季度下跌,農作物價格也在降溫。
但看空的觀點將受到考驗。高盛集團是較為樂觀的大宗商品觀察人士之一,該公司最新表示,大宗商品價格尚未見頂。這還是在彭博現貨大宗商品指數較創紀錄水平下跌13%的情況下。
“我們一致認為,當經濟衰退持續足夠長時間時,大宗商品需求下降,因此價格也會下降。”包括Jeffrey Currie在內的分析師在一份報告中寫道。“但我們還沒有達到那種狀態,經濟增長和終端用戶需求只是在放緩,而不是完全下降。”
下面,將關注從天然氣、原油到谷物、黃金、鐵礦石和鋰等原材料的下半年走勢。
天然氣危機
“即使我們還沒有感覺到,但我們正處於天然氣危機之中,”德國經濟部長上周表示。
隨着需求高峰在今年冬天即將到來,俄羅斯對歐洲天然氣的擠壓可能導致全球出現曆史性的短缺,價格還會繼續上漲。消費國正準備在沒有液化天然氣的情況下運行經濟,歐洲和亞洲之間對液化天然氣的競爭將加劇——如果美國一家關鍵的出口工廠繼續關閉,競爭就會更加激烈。
昂貴的天然氣將增加家庭和企業的電費,而一場全面的危機將重創從化學品到化肥等行業,從而加劇全球通脹。
德國正準備啟動其緊急計劃的下一階段,整個歐洲實行天然氣配給是一個切實可行的前景。日本是世界上最大的液化天然氣進口國之一,政府正試圖抑制消費,並考慮采取前所未有的措施來采購更多的燃料。
糧食危機
糧食危機最嚴重的時期過去了嗎?越來越多的人認為,谷物和食用油價格已經見頂,或許全球食品價格也已見頂。
隨着北半球冬小麥的收獲,以及隨後的春小麥、玉米和大豆的收獲,更多的供應即將到來。然後,重點轉向澳大利亞、巴西和阿根廷的生產。除非天氣狀況不佳,否則隨着農民增加產量以應對價格上漲,產量可能會上升。
在即將到來的糧食季節,全球糧食儲備仍將緊張,數百萬噸谷物滯留在烏克蘭,但庫存可能不會大幅收緊。
一些烏克蘭的貨物正在抵達歐洲,而俄羅斯的糧食即將豐收。全球消耗最多的食用油棕櫚油今年剛剛跌至最低水平,原因是最大的棕櫚油生產國印度尼西亞增加了出口,而小麥、玉米和大豆則從高點下跌。全球食品價格已經從3月份的曆史高點回落,隨後可能還會進一步下跌。
石油困境
從汽油到柴油的成品油目前是石油市場的熱點,而下半年的一個大問題是,在油價飆升的情況下,需求能否維持下去。
維持消費的各種燃料補貼,加上煉油產能有限,推動了超過原油價格的上漲。美國汽油每加侖5美元的價格引起了政治關注,並可能在11月中期選舉之前引發政策行動。
對於原油市場接下來的走勢,各方幾乎沒有達成共識,但可以預期,有關歐佩克及其盟友能夠或將開采多少石油的討論將會更加激烈,尤其是如果油價持續高於每桶100美元的話。
盡管花旗集團資深石油觀察家Ed Morse認為,由於“增長面臨強勁阻力”,第四季度原油價格將回落至80美元,但高盛是引人注目的看漲者之一。該公司表示,油價需要進一步上漲,才能使“不可持續的”低庫存正常化。
中國因素
歐洲的動蕩和美聯儲的鷹派轉向,使得中國的問題對大宗商品市場的決定性程度可以說不如以往。
但作為能源、金屬和農作物的最大進口國,中國在未來幾個月仍將是一個關鍵因素,尤其是如果中國經濟能夠實現5.5%的年增長率目標的話。這將提振需求,但金屬市場顯示出押注大規模刺激措施可能存在風險的原因。
問題的核心是中國低迷的房地產市場。自當局警告說房地產“不是用來投機的”以來,中國的房地產市場一直處於長期低迷狀態。幾乎沒有跡象表明政府接近扭轉其對鐵礦石和銅行業的擠壓,而房地產行業在此前的低迷之後,對鐵礦石和銅市場的重啟起到了絕對關鍵的作用。額外的基礎設施支出不足以抵消損失。
中庸黃金
俄烏戰爭爆發後,金價曾創下紀錄高位,目前已接近年初水平,市場對第四季度金價的普遍預期僅略高於目前水平。如果這看起來有點無聊,請記住,控制貴金屬的強大力量直接影響着更廣泛的大宗商品市場的動態。
當然,金價面臨着一些令人生畏的逆風:美聯儲和其他央行的大幅加息、強勢美元以及最大消費國中國的實體需求低迷。
但外界對美聯儲是否有能力在美國經濟不陷入衰退的情況下抗擊通脹的質疑,正在提供支持,而全球經濟硬着陸可能會重振避險需求。
從這個意義上說,黃金將成為衡量各國央行能否在不打擊經濟增長的情況下遏制物價壓力的標準。這種久經考驗的避險資產在上半年的大部分時間里都保持在1,800美元上方,今年年底可能會收於這一水平,除非再次出現重大衝擊。
電池的繁榮
在過去18個月里,鋰的價格在經曆了一段短暫的停頓後,再度飆升。在Covid-19限制措施導致生產放緩和消費者停止購買汽車後,世界最大的電動汽車市場的需求正在複蘇,電動汽車電池的關鍵成分可能會在2022年剩餘時間進一步增長。
鋰生產商的股價可能最終會趕上鋰價格的飆升。最近在多倫多舉行的全球最大礦業會議之一對電池金屬的樂觀態度表明,大筆資金——尤其是來自多面手投資者的資金——可能很快就會流入鋰市場。中國需求的強勁複蘇將有助於市場吸收更多的供應,包括來自頂級生產商Albemarle Corp.和SQM的供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