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X168財經報社(北美)訊 包括蘋果公司和其他在印度運營的科技巨頭在內的一個遊說團體,在印度官員與小米公司發生糾紛後,指責該國當局誤解了專利費用的運作方式。
據彭博社報道,在給各部委的一封信中,印度手機和電子協會(ICEA)敦促印度聯邦政府進行幹預,並指責該國的執法機構對科技行業的專利費用“缺乏了解”。
印度的反洗錢機構指責小米公司“通過謊稱為了支付專利費而將資金轉移到國外”。該機構於4月從小米的一個本地部門扣押了7億多美元,此行動後來被擱置,等待法院的最終裁決。
ICEA是包括蘋果公司和其他在印度運營的科技巨頭在內的一個遊說團體,雖然信中沒有特別提到小米案,但它警告說,指控公司非法支付專利費可能會對該國的商業產生“寒蟬效應”。其他同行企業擔心,印度當局也會對科技公司適用類似的特許權使用費支付解釋。小米也是ICEA的成員。
小米對印度的資產扣押提出異議,稱其專利費用的支付是合理的,其對金融機構的聲明也是準確的。印度當局稱,小米的本地部門將錢匯給了三個與小米有關系的外國實體,將其掩蓋為專利費用。
該遊說團體在5月30日寫給聯邦財政部長、貿易部長和科技部長的信中說:“執法當局已經采取了一種立場,即特許權使用費是把錢帶出印度的一種簡單方式。我們讚賞機構有責任識別印度的不良行為,但在這種情況下,他們沒有得到很好的通報。專利實施者陷入雙重困境,一方面要支付繁重的專利費,另一方面又要面對和擔心執法行動。”
印度的財政、貿易和科技部以及反洗錢機構沒有立即回應評論請求。
小米公司稱,它被當作“目標”是因為它是中國公司,並堅持認為海外付款是使用專利技術的專利費匯款。世界各地的公司每年都在為使用對方的知識產權支付數十億美元的此類費用。
對小米的稅收突擊檢查和洗錢的指控損害了該公司在中國的品牌形象,而小米是中國智能手機銷量排名前五的企業。但關於什麼算作專利費的爭議可能會對在印度開展業務的其他智能手機和電子公司產生影響。
印度對小米的打擊是對中國公司進行的更廣泛審查的一部分。自2020年,中印邊境爆發衝突以來,新德里禁止了200多個中國供應商的移動應用,包括阿里巴巴旗下的購物服務平台以及字節跳動旗下的視頻應用。
據彭博新聞社本周報道,印度還在調查中興公司和Vivo公司的當地部門,指控它們涉嫌財務不當。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周二在北京舉行的例行新聞發布會上表示:“中國政府正在密切關注此事,中國政府始終要求中國公司依法經營。同時,我們堅決支持中國企業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印方應按照法律法規行事,為中國企業提供公平、公正和非歧視性的商業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