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X168財經報社(香港)訊 美聯儲本周將再次大幅加息,可能會加速全球資金從亞洲新興股市撤出,這些市場已經受到美元走強的影響。
根據彭博社匯編的最新交易數據,外國投資者連續第四周從除中國以外的亞洲新興市場股市撤出,截至9月16日的這段時間共撤出4.23億美元。自去年7月以來最長時間的資金外流已將該地區貨幣推至曆史低點,進一步打壓了股市前景。
“衰退風險和發達經濟體的嚴重貨幣緊縮,正前所未有地阻礙亞洲盈利預期和新興市場資金流入,”法國巴黎銀行亞太股票研究主管Manishi Raychaudhuri在9月17日的一份報告中寫道。他寫道,在美聯儲的政策路徑有一定的能見度之前,“亞洲新興市場的資金外流似乎不會得到緩解。”
盡管亞洲新興市場的外匯儲備和整體政策管理都好於2013年“縮減恐慌”(taper tantrum)期間,但強勢美元迫使該地區各國收緊貨幣政策,幾乎沒有哪個市場免於崩潰。
今年的資本外流總額約為640億美元,已經超過了2021年全年的規模。以科技股為主的台灣地區和韓國股市受到的打擊尤其嚴重,它們的基準指數今年位居全球表現最差之列。
交易員們目前正在關注美聯儲(Fed)周三宣布加息決定(預計將加息75個基點)時是否會出現進一步的收緊信號。彭博的數據顯示,新興市場股票與美元之間的負相關性最近變得更加明顯。
盡管如此,該地區還是出現了一些差異。在北亞出現疲軟之際,來自印度的資金外流已經逆轉,印尼等市場正吸引着資金流入。
印度的Nifty 50指數本季度上漲了11%以上,而泰國和印尼的指數上漲了4%左右。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韓國股市上漲1%,台灣股市下跌。
一些投資者在防禦性股票中找到了安慰。公用事業股是本季度亞洲表現最好的板塊,僅下跌0.5%,摩根士丹利資本國際亞太指數(MSCI Asia Pacific Index)下跌5.5%。
“我們一直在小幅增加防禦性產品,主要是通過電信公司,因為在多年投資後,該領域出現了真正的增長,”Janus Henderson Investors駐新加坡的基金經理Sat Duhra說。他補充說,他一直在減少對消費者和科技產品的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