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X168財經報社(香港)訊 隨着中國結束嚴格新冠限制措施加速該國的經濟複蘇,對被壓抑的中國需求以及隨後可能出現的通貨膨脹的擔憂,對美聯儲(FED)來說可能意味着“壞消息”。聖路易斯聯儲主席布拉德(James Bullard)表示,中國重新開放讓他“擔心這會給通脹帶來上行壓力”。
經濟數據表明,美聯儲激進加息舉措正在拉低美國通脹,但中國的需求可能會使大宗商品價格回到2022年初的水平,那時美聯儲尚未開始加息以降低通脹壓力。
Raymond James機構股票策略師Tavis McCourt在其《2023年展望》中寫道:“在我們看來……更強大的中國增加了美聯儲頑固鷹派的可能性。就中國而言,我們的確需要更多的東西——如果這推動了足夠多的需求,導致大宗商品價格回升到更接近去年春季的水平,那麼我們在通脹方面取得的進展就會變得更加脆弱。”
美國勞工部上周四報告稱,2022年12月份的消費者物價創下疫情爆發以來的最大月度跌幅。數據顯示,美國去年12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環比下降0.1%,為兩年半以來首次下降,低於市場預期的0% ,前值為0.1%;美國12月核心CPI環比增長0.3%,預期0.3%,前值0.2%。
美國去年12月CPI同比上升6.5%,符合市場預期的6.5%,較前值7.1%大幅回落,是自2022年年中達到峰值以來連續第六個月放緩。扣除食品和能源成本的核心CPI同比增長5.7%,符合市場預期 ,較前值6%有所下滑,創2021年12月以來新低。
(圖片來源:彭博社)
美國周三公布的一份報告顯示,繼11月增長0.2%後,美國12月生產者物價指數(PPI)月率下滑 0.5%,低於0.1%的市場預期,為2020年4月以來最大降幅。
McCourt表示,隨着中國經濟活動可能出現回升,對多種大宗商品的需求將起到推動作用。
他說:“隨着消費者被允許走出公寓,開始變得更加流動,汽油和航空燃料的需求將會增加。需求很快就會恢複。”
自去年12月中國宣布計劃取消一些最嚴格的新冠限制措施以來,大宗商品價格已經出現大幅上漲。
倫敦金屬交易所(London Metal Exchange)三個月期銅周四歐市早盤報9,436美元,環比上漲約12.5%。
FactSet Data的數據顯示,1月至今鋁價也上漲11.7%。
(圖片來源:CNBC)
事實上,美聯儲官員已經就中國經濟複蘇發出擔憂聲音,認為這一因素可能會逆轉美聯儲遏制美國通脹壓力的努力。
聖路易斯聯儲主席布拉德周三在《華爾街日報》主辦的圓桌會議上表示,中國重新開放,加上歐洲經濟衰退的可能性降低,可能導致美國通脹再次加速。
布拉德說道:“中國已經放棄了新冠清零政策,並比此前預期更早地重新開放,所以這聽起來像是全球大宗商品市場利潤率再次面臨上行壓力。我擔心這將導致更普遍的通脹上行壓力,這是我們在制定貨幣政策時必須考慮到的風險。”
不過,知名投行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表示,中國重新開放可能會帶來通脹擔憂,但對全球經濟的溢出效應可能有限。
大摩在在周三的一份報告中說:“由於(中國的)複蘇更多地由消費而非投資推動,我們認為對亞洲其他地區的通脹溢出效應有限。全球商品需求/供應平衡變得更急重要,鑒於全球商品需求仍在萎縮,這將進一步限制對該地區通脹的溢出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