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X168財經報社(香港)訊 自新冠大流行爆發以來,該病毒已經累積不少變種,這些變種或多或少地破壞美國的全面複蘇。隨着時間的推移,人們已經知道新冠病毒的幾種變異,其中最新變異竟稱為“地獄犬”,在美國傳染性激增10%,美國總統拜登在選舉之際,經濟前景欲振乏力。
新變種:地獄犬
這個在社交網絡上出現的昵稱起源,是由於專家對這個變體的預測。這就是為何一些用戶將其命名為“地獄犬”,指的是希臘神話中守護冥界之門的哈迪斯寵物。這種新的BQ.1變體及其子變體的症狀會產生健康問題包括:咽喉痛、咳嗽、全身不適、失音、腹瀉與流鼻涕。
巴塞爾大學研究員Cornelius Roemer在推特警告說,與新冠Omicron變種相關聯的BQ1.1.1將在11月底和12月初占多數。根據數據,除了呼吸道感染和病毒在秋季呈上升趨勢之外,它的傳染性似乎要高出10%。
(來源:彭博社)
西班牙衛生部長卡羅琳娜·達里亞斯(Carolina Darias)表示:“據估計,從本月底或12月初開始,它們可能會成為主導者,它們在幾個歐洲國家正在快速增長。”根據歐洲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ECDC)的數據,這種變體預計將在未來幾周內在歐洲超過50%。
與最新的變種一樣,ECDC解釋說,它具有更大的逃避人類免疫反應的能力。然而,目前還沒有發現數據表明檢測到的病例的發病率或嚴重程度更高。這就是為什麼達里亞斯已經建議人們,接種適合所有已出現變種的劑量的疫苗。
美國確診病例激增
美國確診病例激增,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CDC)公布最新數據,在截至11月5日的一周內,BQ.1.1占循環變種的18.8%,估計BQ.1占循環病例的16.5%。CDC數據顯示,截至10月29日的前一周,這兩種變種約占全國新感染病例的1/4。
自10月以來,這兩個新變種的增長速度特別快。在10月初,每個人占美國新感染病例的1%左右,但他們的患病率每周大約翻倍。美國CDC數據顯示,美國主要的Omicron譜系仍然是BA.5,占最近一周新感染病例的39.2%。
(來源:Marca)
SARS-CoV-2是導致新冠病例主流的病毒,隨着時間的推移,其遺傳密碼不斷變化和積累突變。據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稱,預計SARS-CoV-2的新變種將繼續出現。
華爾街日報:新冠衝擊美國就業市場
正當美國中期選舉來襲之際,新冠疫情病例的突然激增,似乎正在挑戰着總統拜登想要重新發力的條件。華爾街日報7日提到,布魯金斯學會經濟學家Louise Sheiner、Nasiha Salwati最新分析顯示,美國大約有42萬名16至64歲受薪族群因新冠長期症狀而離開職場。美國勞工部數據顯示,與大流行前的多年時期相比,今年以來每個月平均多出將近63萬人因新冠症狀而停工至少一周,相當於減少0.4%的勞動力、較去年同期增加約0.1個百分點。
據史丹佛大學經濟學家Gopi Shah Goda與麻省理工學院研究生Evan J. Soltas展開研究,受先前新冠感染揮之不去的影響,50萬名受薪族群已退出職場。美國人口普查局10月份公布的一項調查發現,110萬人表示他們在前一周因為擔心感染或傳播病毒而沒有工作。
美國勞工統計局(BLS)在11月4日公布,2022年10月勞動參與率(LFPR)自9月的62.3%降至62.2%、創7月以來最低。美國LFPR在今年3月、8月均為62.4%,創2020年3月(62.7%)以來最高。
史丹佛大學經濟學教授Nicholas Bloom等學者4月15日發表研究報告指出,截至2022年初為止「長期維持社交距離」現象導致美國LFPR減少2.5個百分點,過去一年來對LFPR的拖累沒有減弱跡象、顯示可能會長期壓抑美國勞動力規模。
BLS在10月7日公布,2022年9月美國失業,也就是沒有工作但積極求職人數報575.3萬。這意味着9月底職位空缺(1071.7萬份)較當月失業人數多出86.3%、遠高於8月的71%。
另外BLS在11月4日數據顯示,2022年10月美國健康照護業就業人數增加53000人至1,657.72萬人、再創1990年開始統計以來最高紀錄,今年迄今平均每個月新增47000人、遠高於2021年的9,000人月增額。
BLS在11月1日公布,2022年9月底美國健康照護與社會協助業職缺月增5.8%至209.6萬份、創2000年開始統計以來最高,職位空缺率自8月底的8.7%升至9.2%,打平史上最高紀錄。
克魯曼:美國通脹不能全怪拜登?
著名經濟學家、200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克魯格曼(Paul Krugman)在紐約時報專欄指出,共和黨之前打的選戰戰術,是熱切把美國經濟描繪成一幅“拜登經濟衰退”的淒慘景象,因為2022年第一季和第二季美國國內生產總額(GDP)連續兩個季度萎縮,許多人稱之為技術性衰退,據此宣稱美國一波經濟衰退已經展開。當時克魯曼在紐時專欄中駁斥這種說法,隨即收到大批仇視郵件,拜登政府辯稱經濟未陷衰退也挨批是雙重標準。
(來源:Yahoo News)
然而,美國第三季GDP初估值顯示季增年率彈回2.6%,再次呼應強勁的聘雇成長,凸顯出依據兩季數據就判定上半年衰退來臨是謬誤的。否則,要說1月至6月經濟陷入衰退,然後在第三季神奇複蘇嗎,這點如何自圓其說?
後來,共和黨人士大致已不再談“拜登經濟衰退”,反而改為在選戰辯論和文宣廣告集中火力攻擊拜登管理經濟不力,炮火對準通脹焦點,特別是汽油價格。克魯曼寫道:“共和黨根本就沒有抗通脹的具體計劃,事實上共和黨連一套連貫的經濟計劃都欠缺。但就共和黨人士宣稱若打贏期中選舉將設法做的事而論,他們的政策會使通脹變得更糟,而不是改善。”
克魯曼的結論是,共和黨的選舉策略只有一個,就是把通脹全怪罪在拜登頭上,但共和黨其實卻拿不出降低通脹的辦法;唯一可稱之為“經濟計劃”的主張,卻只會使通脹火焰燒得更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