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X168財經報報社(北美)訊 美國官員說,他們不擔心如果眾議長佩洛西飛往台灣,中國會襲擊她的飛機。但佩洛西將進入世界上最緊張的地區之一,在這里,一場災難、失誤或誤解都可能危及她的安全。因此,五角大樓正在制定應對任何突發事件的計劃。
有關官員對美聯社表示,如果佩洛西前往台灣(目前仍不確定),美國軍方將增加在印太地區的兵力和資產部署。他們拒絕提供細節,但表示戰鬥機、船只、監視資產和其他軍事系統可能會被用來為她飛往台灣的飛行以及在那里的任何時間提供重疊的保護環。
美國高級領導人的任何海外旅行都需要額外的安全措施。但有關官員本周表示,佩洛西的台灣之行將超出前往風險較低目的地的常規安全防範措施。佩洛西將是1997年以來訪問台灣的級別最高的官員。
當被問及如果佩洛西訪問美國,計劃采取哪些軍事措施來保護佩洛西時,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米萊周三(7月27日)說,討論任何具體的訪問都為時過早。但是,他補充說,“如果佩洛西議長或其他人決定出訪,他們要求軍事支持,我們將采取必要措施,確保他們的訪問安全進行。我就講到這里吧。”
中國認為自治的台灣是自己的領土,並拒絕排除用武力統一台灣的可能性。美國承認北京是中國的政府,但與台灣保持着非正式關系和防務關系。
美國及其在太平洋地區的盟友稱,中國為維護其廣泛的領土主張而與其他國家的軍隊進行一對一的危險對抗,目前中國正在升級這種對抗。這些事故包括危險的近距離飛行,迫使其他飛行員轉向以避免碰撞,或者用致盲激光或水炮騷擾或阻礙空中和船只船員。
美國助理國防部長拉特納周二在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舉辦的南海論壇上說,僅今年一年就發生了幾十次這樣的事件。中國否認了這些事件。
由於討論的是敏感的安全問題,這些美國官員要求匿名。他們說,需要在佩洛西和她的飛機周圍建立緩衝區。美國已經在該地區部署了大量軍隊,因此任何加強的安全措施都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由已經部署的資產來處理。
軍隊也必須為任何事件做好準備,即使是空中或地面的事故。他們說,美國將需要在附近部署救援能力,並建議可能包括已經在該地區的船只上搭載直升機。
佩洛西還沒有公開證實有任何去台灣的新計劃。她本打算4月前往,但在新冠病毒檢測呈陽性後,她推遲了行程。
白宮周一拒絕就此事發表直接評論,指出佩洛西尚未證實此行。但是美國總統拜登上周對此表示擔憂,他說,軍方認為佩洛西此行“現在不是個好主意”。
一位要求在正式宣布之前匿名的美國官員向美聯社證實了這次通話的計劃。
美國官員說,拜登政府對中國會對佩洛西本人采取直接行動,或試圖破壞這次訪問表示懷疑。但他們不排除這樣一種可能性,即中國可能會升級軍機飛越台灣領空或靠近台灣空域的挑釁行為,以及海軍在台灣海峽的巡邏。他們也不排除中國在該地區的其他地方采取行動以顯示實力。
周二,安全分析人士對佩洛西此行可能受到的威脅程度以及是否需要額外的軍事保護存在分歧。
佩洛西此行的最大風險是中國的武力展示“出了差錯,或者挑釁性行動的展示導致了某種類型的事故,”蘭德公司國際安全和國防政策中心代理副主任科紮德說,“所以這可能是一次空中碰撞。這可能是某種導彈試驗,再說一次,當你在做這類事情時,你知道,總是有出錯的可能性。”
大西洋理事會斯考克羅夫特戰略與安全中心主任帕維爾對有報道稱美國官員為了確保議長的安全而考慮使用航空母艦和戰機的說法嗤之以鼻。“很明顯,白宮不希望議長去,我認為這就是為什麼你會得到這些建議。”
帕維爾說:“她不會和一支艦隊一起去。”
他們還表示,美國為保護佩洛西而加強軍事存在,可能會加劇緊張局勢。
“很有可能……我們的威懾嘗試實際上發出的信號與我們想要發出的信號大不相同。”“我們的威懾嘗試實際上被視為越來越具有挑釁性,反之亦然。這可能是一種非常危險的動態。”
周三,中國外交部拒絕就中美元首的通話發表評論。然而,發言人趙立堅重申了中國對佩洛西訪問的警告。“如果美國堅持走自己的路,挑戰中國的底線,它肯定會受到強有力的回應,”趙在每日新聞發布會上說道。“由此產生的一切後果將由美國承擔。”
米萊周說,中國飛在太平洋地區攔截的機和船只次數在過去五年中顯著增加。他說,北京的軍隊已經變得更加咄咄逼人和危險,不安全互動的數量也以類似的比例增加。
其中包括,上個月有報道稱,中國戰鬥機與加拿大空中安全巡邏隊的飛行距離非常近,加拿大飛行員不得不轉向以避免相撞,以及5月底與澳大利亞一架偵察機的一次死里逃生,當時中國機組人員釋放了大量金屬碎片,吸入了另一架飛機的引擎。
美國官員說,中國飛機在佩洛西飛行地點附近進行攔截或展示武力的可能性引發了擔憂,促使美國飛機和其他軍事設備必須派往附近。
美國航空母艦“羅納德·里根”號及其戰鬥群目前正在西太平洋活動,並在周末訪問了新加坡港口。這個打擊群包括至少另外兩艘海軍艦艇和第5航母聯隊,其中包括F/A-18戰鬥機、直升機和偵察機。
在駛入新加坡港口之前,該航母戰鬥群在南海執行任務。此外,美國海軍的另一艘驅逐艦“本福爾德”號上周通過台灣海峽等,一直在該地區執行航行自由行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