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X168財經報社(香港)訊 標誌性的中國愛國主義又在市場上發揮了作用。隨着日本和美國對中國科技公司實施新的限制,當地投資者正在搶購這些公司和國有企業的股票,並獲得可觀的回報。
多年來,中國一直在引導資金進入創新型企業,但投資者本周感到了實現技術獨立的緊迫性,此前,美國威脅要制裁芯片制造商長鑫存儲(CXMT),日本公布了限制向中國出口半導體的規定。
“我們必須選擇與我們的國家站在一起……並根據國家需要進行長期資產配置,”Shanghai Zhangying Investment Management Co投資總監Liu Tuoqi表示。Liu Tuoqi在一場路演中對投資者說,稱中美衝突是“不可調和的”。
但這場科技爭端中也有一線希望,他補充說,“這迫使我們自己制造芯片……風浪越大,魚越貴。”
事實上,自3月底日本表示將限制23種芯片制造設備的出口以來,中國主要半導體設備制造商的股價已大幅上漲。北方華創科技漲14%,拓荊科技漲45%,盛美上海漲19%,這些股票領漲。
日本本周敲定了出口管制規定,將於7月23日生效,加入美國的行列,遏制中國制造先進芯片的能力。
在北京對美國芯片制造商美光科技實施禁令後,美國政界人士本周呼籲制裁長鑫存儲。
在今年1月中國經濟重新開放後,國內經濟增長緩慢且不平衡的環境下,推動這些精選行業和股票的民族主義熱情,對投資者來說也是有利可圖的。由於市場預期疫情後經濟將大幅複蘇,中國基準股指出現反彈,但此後的漲幅全部回吐。
中信證券表示,美國和日本對中國芯片制造業的限制只會加速中國取代外國技術的努力,並得到更強有力的政府支持。
反映出這種熱情的是,至少有8家資產管理公司已向中國證券監管機構申請推出首批追蹤滬深計算基礎設施指數(CSI Computing Infrastructure Index)的投資產品,該指數被視為最容易受到外國制裁的指數,也是科技戰爭中的一個關鍵領域。
新基金的發行可能會將資金引入中國的科技和芯片制造領軍企業,包括中興通訊、紫光股份、瀾起科技和寒武紀。
與此同時,通過有利的券商報告和共同基金的推出,投資者也受到微妙的推動,投資於國有企業。中國政府希望國有企業能夠在中美科技競爭中發揮關鍵作用。
“如果我們想在未來實現技術替代,國企是最好的平台,”Bosera資產管理基金經理Yang Zhenjian說。
Yang說,尖端創新需要巨大的長期投資,這超出了私營企業的能力,“但國有企業可以做到”。
為方便國有企業融資,中國監管機構自去年末以來一直呼籲對國有企業進行重估,推高中國移動、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等被美國列入黑名單的公司的股價。
一個追蹤創新型央企的指數今年上漲了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