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X168財經報社(北美)訊 周五(2月3日),高盛表示,中國計劃放寬首次公開募股(IPO)規則,這將允許更多中型企業吸引國內投資者,而大型企業則考慮在境內而非香港上市。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本周公布的計劃放寬了所有交易所的IPO規定,這將簡化和加快流程。監管機構目前正在征求公眾對規則草案的反饋意見,截止日期為2月16日。
高盛亞洲(日本除外)股票資本市場聯席主管James Wang在接受采訪時表示,一旦實施,這些變化“將使中國在岸市場更接近國際慣例”。
Wang說:“這將吸引尋求建立A股市場敞口的國際投資者的進一步興趣,尤其是目前認為它過於遙遠和複雜的投資者,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里程碑。”
Wang補充道,擬議的修正案以上海科創板2019年和深圳創業板2020年通過的規則為基礎。由於當地投資者的強烈興趣,在岸IPO在整個2022年保持活躍,盡管它們在從紐約到香港的傳統市場大幅下滑。在岸IPO對市值在10億至50億美元之間的尚未盈利的中國公司尤其具有吸引力。包括消費、電動汽車和可再生能源領域的快速增長的公司,可能會選擇在岸IPO。他表示,以前赴香港上市的大公司可以考慮在岸市場。
隨着流程的簡化、步驟和監管參與的減少,中國發行的渠道應該會保持強勁。
Wang強調:“以前,等待需要很長時間。”
中國IPO改革不太可能讓新股湧入市場
而路透社則報導稱,業內人士表示,IPO過程在很大程度上仍將由北京當局擺布。中國本周簡化股票市場上市規則的舉措不太可能導致大量IPO,因為國家可能會以國家安全和其他理由進行幹預,從而導致上市延遲。
TRSD Capital合夥人Terence Lin說:“在中國的機制下,政府決定了IPO的方向。申請人根據國家政策進行篩選。”TRSD Capital是一家幫助中國公司在美國上市的精品投資銀行。
公開文件顯示,已有30多家有希望IPO的企業暫停了中國證監會的注冊程序,而在試點注冊制的交易所進行的嚴格審查過程中,數百家公司中止了上市計劃。
中國一家大型券商的銀行家匿名表示,中國的IPO制度雖然在形式上以注冊為基礎,但本質上仍需要政府批準。
他說:“如果一家公司既不夠大,也不夠創新,那麼在國內上市(獲得批準)是完全不可能的,在新的IPO系統中,家長作風和政治繼續發揮重要作用。”